复杂度理论基础教学探讨
1. 引言
本文倡导以概念为导向的方法来教授复杂度理论等技术材料,同时表达了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引发讨论并影响教学方式。
2. 教学现状与问题根源
- 教学现状 :在复杂度理论教学中,常出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结果的概念意义理解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学未将内容置于正确视角,未清晰阐明定义和结果的动机。
- 问题根源 :未花时间明确讨论定义和结果的概念意义。例如,通常将NP定义为非确定性多项式时间机器可识别的语言类,学生难以理解其重要性;而将NP定义为具有易验证证明的断言类,学生更易理解其本质。另外,在讲解库克定理时,常先进行详细证明,而未先传达“通用”问题存在这一惊人信息。
3. 具体建议
- 传达P - vs - NP问题的本质 :教师应使用能清晰反映P - vs - NP问题本质的定义进行讲解,明确阐述该问题对搜索问题和决策问题复杂度的影响。
- 强调NP完全问题存在的意义 :在让学生进行复杂归约之前,先传达NP完全问题存在的重大意义。
- 其他建议 :提供归约概念的总体视角;建立搜索问题和决策问题复杂度之间的紧密关系;使用电路可满足性问题(Circuit - SAT)作为中间问题,拆分对可满足性问题(SAT)NP难的证明;提及一些额外主题,如既不在P中也不是NP完全的NP集,而非大量NP完全性结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