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邦妮和克莱德》看多机位蒙太奇的魅力与争议》

《从《邦妮和克莱德》看多机位蒙太奇的魅力与争议》

一、时代背景与影片呈现

1967 年 12 月 8 日,《时代》杂志封面以亚瑟·佩恩执导的《邦妮和克莱德》(1967)宣告好莱坞“新电影”的到来。该杂志认为这部电影是对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 - 吕克·戈达尔作品的美国回应,它将“暴力、性、艺术”融合,对传统电影发起了冲击。影片把裸露、无力与漫长血腥的死亡场景相结合,崇尚模糊、偶然和不连贯,类似“抽象绘画、无调性音乐和实验小说”。

罗伯特·劳申伯格为《时代》杂志封面创作的拼贴画,以及他 1968 年创作的系列石版画《卷轴(B + C)》,都与《邦妮和克莱德》相关。这些作品挪用了流行来源的照片,反映了那个时代对暴力等问题的关注。以《时代》封面为例,它将四张图片分布在三个水平面板上,最低的面板又一分为二。观众从中心向边缘移动,先分别审视每一张剧照,再试图构思整体。然而,这种合成受到诸多内部不协调因素的困扰。比如,劳申伯格不规则的色彩在面板的临时边界上流动,色彩的绘画性与电影的机械复制形成对比,不同景别的切换、邦妮面容的旋转以及被部分遮挡的负片等,都让画面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分离,挑战着观众建立图像间联系的能力。

二、多机位蒙太奇在《邦妮和克莱德》中的运用

佩恩在《邦妮和克莱德》中运用多机位蒙太奇,将多个同步摄像机拍摄的镜头交织在一起,产生不同距离、角度和速度的画面。在影片的死亡场景中,佩恩用四台摄像机从大致相同的视角拍摄,然后从多个有利位置重复这一设置。这些摄像机同时拍摄,但拍摄速度分别为每秒 24、48、72 和 96 帧,产生从标准速度到四分之一速度的画面。后期制作时,这些画面与传统单摄像机拍摄的镜头一起编辑,使得画面从特写切换到远景、从高角度到低角度、从标准速度到慢动作,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