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排版风格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发展与实践
1. 安德斯·比洛的排版理念与实践
1.1 比洛的排版观点
安德斯·比洛(Anders Billow)对摄影和排版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摄影应尽可能完美,避免过多后期处理。对于新视觉风格摄影,如使用极端角度、光学畸变、摄影蒙太奇和摄影图形等技术,他认为是“不现实”和“缺乏真实感”的。在排版方面,他反对新排版的一些特点,将连续文本使用无衬线字体称为“时尚的错误”,更倾向于使用博多尼(Bodoni)、加拉蒙(Garamond),尤其是巴斯克维尔(Baskerville)字体,还认为DIN格式的比例不适合书籍排版。
1.2 早期书籍设计实践
比洛根据新观念设计的第一本书是动物学家卡尔·弗里斯(Carl Fries)的《在瑞典土地上》(I Svenska Marker),于1930年秋季出版。书中照片尽可能大比例复制,宽内边距使照片与文本列有一定距离。尽管这是一本“功能主义”书籍,但其排版外观相当传统,每章开头用装饰性花体大写字母标识,正文使用衬线字体而非无衬线字体。
1.3 引发争议的设计
比洛继续按照相同原则设计了多本书籍,直到1932年重新设计瑞典旅游协会的年鉴时引发了争议。由于预算限制,他无法增大书籍尺寸,只能对页面设计进行有限更改,将之前设计的内外边距颠倒。这一改动在普通读者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却遭到了印刷行业传统主义者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比洛只是为了新奇而颠倒了历史悠久的文艺复兴时期边距设置。这场争论迅速演变成人身攻击,被称为“边距之争”,导致瑞典年度最佳书籍奖在几年内都忽略了该年鉴,但比洛的其他一些使用“颠倒边距”设计的书籍,如《在森林里》(I Skogen),仍被接受。
1.4 比洛的功能主义排版观点
1935年,比洛发表文章阐述他所认为的功能主义排版,并总结出九点纲领:
1. 可读性和图像清晰度是书籍最重要的品质。
2. 其次是可操作性和耐用性。
3. 合理控制成本也是主要关注点。
4. 如果考虑了上述因素,那么良好书籍艺术的最重要先决条件就具备了;否则,书籍艺术创作将是徒劳的。
5. 能显著提高可读性、图像清晰度、可操作性和耐用性,或促进书籍生产经济性的改革,值得认真考虑。
6. 阻碍合理改革的美学原则,如果不能适应新环境,就失去了有效性。
7. 传统排版中字体区域仅利用了书籍纸张表面的40 - 55%,而改革后的排版能利用55 - 75%,基于手写文艺复兴书籍的边距比例在经济上已不再合理。
8. 为了达到足够的清晰度,摄影插图通常需要比合适宽度的文本列更大的格式,因此在需要时,为插图书籍设置专门的更宽图像列是合理的,此时必须放弃传统边距比例。
9. 对于采用改革排版布局的书籍,自然会应用新的美学原则,目前其“正确”表述可能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后的排版可以很美。
比洛的这些“临时观点”符合他所认为的功能主义方法,具有开放性且没有严格的形式指导。
2. 丹麦的功能主义传统与书籍设计
2.1 丹麦功能主义传统概述
丹麦形成了另一种功能主义诠释,当地建筑师和设计师对大陆现代主义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现代主义者渴望与过去决裂,过于关注新形式的创造和新材料的使用,而忽视了通过传统形式或材料也能很好甚至更好地实现功能。在书籍设计领域,建筑师斯蒂恩·艾勒·拉斯穆森(Steen Eiler Rasmussen)成为功能主义传统的倡导者,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并设计了一系列书籍,包括《英国实用艺术》(Britisk Brugskunst)和《关于其他事情的书》(En Bog Om Noget Andet)。
2.2 克努德·V·恩格尔哈特的贡献
建筑师克努德·V·恩格尔哈特(Knud V. Engelhardt)被视为功能主义传统的早期先驱。他在从家居用品到工业和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中都秉持谦逊态度并关注功能性。他设计过字母形式,如为1914年马尔默波罗的海展览开发的无衬线字体和1927年哥本哈根北部根托夫特郊区的街道 signage,但他的排版兴趣主要集中在如今被视为信息设计的方面,如表格、表单和标识的布局。
恩格尔哈特为1910年版哥本哈根电话簿的介绍页设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包含电话公司联系信息的页面分为两列,使用对比鲜明的字体和大小,方便读者快速浏览。公司各部门名称放在左列,使用无衬线字体,字号比正文大很多;正文放在更宽的右列,使用衬线字体普兰特(Plantin),员工姓名用斜体强调,通过方括号分组共享电话的人员以避免重复。
然而,恩格尔哈特的其他排版作品,尤其是书籍设计,外观更为传统。例如,他为埃米尔·邦内利克(Emil Bønnelycke)的未来主义作品《沥青之歌》(Asfaltens Sange)设计时,没有考虑作者对诗歌《电影院》(Biografteatret)的特殊排版要求,仍采用传统排版方式,将诗歌设置在高而窄的普兰特字体列中,周围有宽边距,标题用大写字母,诗歌以首字母下沉开始。虽然这种排版作为文本设计可能效果不错,但与新排版风格毫无关系。
尽管恩格尔哈特的一些作品与新排版风格有视觉上的相似之处,但他是否对丹麦新排版风格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尚不确定。虽然有印刷大师赞扬他的作品是现代排版的先驱,但在他去世前,贸易期刊上关于新排版风格的众多文章都未提及他。将恩格尔哈特视为新排版风格的先驱,更像是一种将现代性融入历史延续性的驯化策略。
2.3 斯蒂恩·艾勒·拉斯穆森的《英国实用艺术》
拉斯穆森的功能主义理念
拉斯穆森认为功能主义是一种民主理想的表达,物体应去除装饰和阶级标志,仅根据其功能塑造。对于书籍也是如此,就像灯具应注重照明功能而非风格设计一样,书籍应通过印刷质量展现美感,成为实用工具,这一观点参考了家具设计师卡尔·克林特(Kaare Klint)的理念,克林特认为家具应主要作为实用工具,而非仅追求视觉吸引力。
克林特的研究方向
克林特的实践受两个研究方向的影响:
1. 研究家具制作传统,如他的红椅子(Red Chair,1927)部分基于托马斯·奇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的设计和18世纪匿名设计的椅子,他选取认为实用且适合现代椅子的比例和结构细节,摒弃装饰性超过功能性的部分。
2. 对家具与人体比例以及书桌、书架和餐边柜等与所存放物品的比例进行开创性研究。
《英国实用艺术》展览与书籍
1927年,克林特提议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符合他“标准类型”理念的物品展览,虽未实现,但博物馆在1932年举办了《英国实用艺术》展览。该展览是大型出口博览会《英国展览》(Den Britiske Udstilling)的一部分,由拉斯穆森在克林特思想影响下策划,展示了一系列通过工匠不断改进达到永恒完美状态的物品,这些物品“现代但非现代主义,经典但非古典主义”。
展览中最令人难忘的物品包括为各种英国游戏开发的球、柳条篮子、椅子、雨伞、拐杖、皮尔肥皂、韦奇伍德茶壶、粗花呢西装、雨衣、蜂蜜罐和泰晤士河平底船等。但也有批评认为展览物品并非如拉斯穆森所说的日常用品,而是为英国上层阶级制作的奢侈品,比如展览中展出的威尔士亲王爱德华(Edward, Prince of Wales)借出的马球马鞍。
为纪念展览,拉斯穆森创作了《英国实用艺术》这本书。他负责撰写文本、指定页面设计和指导摄影。他采用为每张图片配一段文字的系统,每页文字在左,图片在右。由于段落和图片长度不同,使用超大页码和首字母下沉与图片右上角结合,在双页跨页上形成一致的矩形形状。
书籍使用巴斯克维尔字体,这不仅是适合英国主题的选择,对拉斯穆森来说也是一种“标准类型”。封面非常简洁克制,仅显示标题,作者和博物馆名称以及任何装饰都缺失,标题用大写巴斯克维尔字体,左对齐置于页面顶部。印刷所用的浅黄色斑点卡片体现了拉斯穆森对纸张材质的关注,封面通过这些设计反映了展览中展示的匿名工匠“标准类型”的理想。
3. 日常使用书籍的排版思考
3.1 行业声音对新排版风格的看法
20世纪30年代初,行业内如伦宁(Lenning)和诺德隆德(Nordlunde)等人开始对新排版风格与书籍的关系进行更细致的讨论。伦宁质疑传统上对零活排版和书籍排版的划分,认为这不是解决不同排版问题的合理分界线。他认为一些非虚构类作品,如教科书、参考书、统计作品、插图书籍和目录等,都需要新的排版方式,可借鉴广告中的策略,如积极使用标题、规则和表格,使内容更清晰易懂。他自己的《标准格式》(Normalformaten,1931)就是一个实践范例,该书由布罗德纳·拉格斯特伦(Bröderna Lagerström)印刷出版,被诺德隆德视为“基本排版理念”应用于书籍的典范,因为它组织清晰,使用粗体标题引导读者,且不受坚持使用无衬线字体等“形式主义”的束缚。
3.2 不同类型书籍的排版需求
然而,伦宁和诺德隆德都认为小说是一个独立且连贯的排版类别,不需要进行改革。他们认为小说已经具备功能性,传统的书籍排版本身就是一种“标准类型”。诺德隆德认为基本排版无法触及小说作品,因为它已经是功能主义的,其形式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技术要求。伦宁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书籍的页面排版在今天也很难有更吸引人且实用的设计。
综上所述,在这一时期,新排版风格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设计师有着不同的理念和实践,传统排版与新排版风格之间存在着碰撞与融合,同时也对不同类型书籍的排版需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下面用mermaid格式流程图展示比洛设计书籍引发争议的过程:
graph LR
A[比洛按新观念设计书籍] --> B[设计《在瑞典土地上》]
B --> C[设计风格传统,未引发争议]
C --> D[重新设计瑞典旅游协会年鉴]
D --> E[预算限制,颠倒内外边距]
E --> F[遭到传统主义者批评]
F --> G[引发“边距之争”]
再用表格对比比洛和拉斯穆森的排版理念:
| 设计师 | 排版理念重点 | 偏好字体 | 对新排版风格态度 |
| ---- | ---- | ---- | ---- |
| 比洛 | 强调可读性、图像清晰度、可操作性、耐用性和成本控制,关注摄影图像布局 | 巴斯克维尔、博多尼、加拉蒙 | 部分反对新排版风格特点 |
| 拉斯穆森 | 追求功能主义,去除装饰,以实用为导向 | 巴斯克维尔 | 遵循功能主义传统,有自己的排版特色 |
4. 新排版风格发展中的思考与总结
4.1 不同设计师理念的对比与融合
从比洛和拉斯穆森的排版实践中可以看出,他们虽然都秉持功能主义的大方向,但在具体理念和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比洛更注重摄影图像在书籍中的呈现,通过调整边距等方式为图像留出空间,同时强调排版的实用性和成本控制。而拉斯穆森则将功能主义上升到民主理想的高度,追求书籍去除装饰,以印刷质量和材料质感展现美感,其排版设计更倾向于体现“标准类型”的理念。
然而,他们的理念也有融合之处。比如都重视排版的功能性,比洛的九点纲领和拉斯穆森对书籍作为实用工具的追求,都体现了对排版基本功能的关注。在字体选择上,两人都偏好巴斯克维尔字体,这表明这种字体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们对排版美学和实用性的共同认知。
4.2 新排版风格与传统排版的碰撞
新排版风格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排版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比洛重新设计瑞典旅游协会年鉴时,因颠倒边距这一改动遭到传统主义者的严厉批评,“边距之争”就是这种碰撞的典型体现。传统主义者坚持历史悠久的文艺复兴时期边距设置,认为新排版风格的改动是为了新奇而牺牲了传统的美感和合理性。
但同时,也有像恩格尔哈特这样的设计师,其部分作品虽与新排版风格有视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书籍设计仍保持传统风格。这说明在新排版风格发展的浪潮中,传统排版依然有其坚守者,并且新排版风格在融入传统设计领域时面临着一定的阻力。
4.3 不同类型书籍排版需求的差异
行业内对不同类型书籍的排版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伦宁和诺德隆德认为非虚构类作品,如教科书、参考书等需要新的排版方式,借鉴广告策略以提高内容的清晰度和可理解性。而小说则被认为是独立的排版类别,传统排版已经能够满足其功能性需求,不需要进行改革。
这种对不同类型书籍排版需求的区分,反映了排版设计需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受众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新排版风格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书籍,传统排版在某些领域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下面用列表总结新排版风格发展中的关键要点:
1. 不同设计师有不同的功能主义理念和实践方式,如比洛注重摄影图像布局,拉斯穆森追求“标准类型”。
2. 新排版风格与传统排版存在碰撞,“边距之争”是典型案例。
3. 对不同类型书籍的排版需求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非虚构类和小说类书籍排版需求不同。
再用mermaid格式流程图展示新排版风格发展中的理念碰撞与融合过程:
graph LR
A[新排版风格发展] --> B[比洛理念:注重图像与实用]
A --> C[拉斯穆森理念:追求标准类型与实用]
B --> D[与传统排版碰撞(边距之争)]
C --> D
B --> E[与拉斯穆森理念融合(功能与字体选择)]
C --> E
D --> F[行业对不同书籍排版需求区分]
E --> F
5. 新排版风格的未来展望
5.1 融合创新的可能性
新排版风格与传统排版在碰撞中也蕴含着融合创新的可能性。未来,设计师可以借鉴比洛和拉斯穆森等不同设计师的理念,将摄影图像的运用、“标准类型”的追求以及传统排版的优势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排版作品。例如,在小说排版中,可以适当引入新排版风格的一些元素,如更清晰的标题设置或合理的空间布局,以提升阅读体验,同时保留传统排版的优雅和舒适感。
5.2 适应不同类型书籍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不同类型书籍的排版需求也会不断演变。对于非虚构类书籍,新排版风格可以进一步创新,结合多媒体元素,如二维码链接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而对于小说类书籍,虽然目前认为传统排版已经足够,但也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排版方式,如根据小说的情节氛围调整字体颜色或排版节奏,以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5.3 技术发展的影响
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新排版风格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排版设计可以更加注重交互性和个性化。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排版设计师可以开发更多适合数字阅读的排版模板和工具。同时,3D打印等新技术也可以为书籍排版带来新的形式,如立体书的设计可以更加丰富多样。
下面用表格展示新排版风格未来发展的展望方向:
| 展望方向 | 具体内容 |
| ---- | ---- |
| 融合创新 | 结合不同设计师理念,创造兼具现代感和传统韵味的排版作品 |
| 适应书籍类型发展 | 非虚构类结合多媒体元素,小说类探索新排版方式增强情感共鸣 |
| 技术发展影响 | 注重数字阅读交互性和个性化,利用新技术创造新的排版形式 |
总之,新排版风格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发展经历了设计师的实践探索、与传统排版的碰撞以及对不同类型书籍排版需求的思考。未来,它将在融合创新、适应书籍类型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超级会员免费看
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