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基本原理
1、使用的协议和线缆
物理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唯一事实标准)、令牌环、FDDI
网络层:IP、IPX。。。
2、局域网设备
集线器:总线型、同一冲突域、物理层、无寻址能力、泛洪
交换机:内部每两个接口有一条独立线路、独立冲突域、数据链路层、MAC寻址、单点转发
冲突域:设备发送数据会产生冲突的网络范围
CSMA/CD:冲突检测、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3、局域网线缆
双绞线(100m)
线型:
直连线:异类直连
交叉线:同类交叉
线序:
T568A: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 橙—6,棕白—7,棕—8
T568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 绿—6,棕白—7,棕—8
发送:橙白、绿白,接收:橙、绿 (避免电磁干扰)
接口类型:RJ-45、RJ-11
光纤
多模:成本低、纤芯较粗、传递多种光源
单模:成本高、纤芯较细、只传递单一光源
广域网基本原理
1、接入分类
接入到互联网、远程连接到分支机构(高速专线、VPN)
2、使用的协议和线缆
物理层:串行线缆、光纤(EPON)
数据链路层:ppp(点到点)、以太网、淘汰(HDLC、帧中继)
网络层:IP
3、连接方式
电路交换: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ISDN(淘汰)
分组交换:是一种通信方式,它将数据分成多个较小的等长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数据段的首部,这些数据段称为分组。分组交换的本质是存储转发,即将接收到的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在目的方向路由上排队,当可以发送信息时,再将信息发送到相应的路由上。
ADSL:
EPON:
IP基本原理
1、作用
标识节点和链路
寻址和转发
适合各种数据链路
2、结构
IP网络由多个网段构成,每个网段对应一个链路
路由器负责将网段连接起来,适配链路层协议,在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3、IP头格式
长度:20--60
Version:4或6(ipv4或ipv6)
IHL:IP header 长度,没有选项,则一般为5(5x32bit=20B)
TOS:标识数据包的优先级(QOS)
3位优先权字段(已经弃用)
4位TOS字段: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成本(这四者冲突,只能选择一个)
1位保留字段,必须为0
Total Length:总长度
Identification:IP 报文的唯一id,分片报文的id 相同,便于进行重组。 (标识符)来自于那个数据包
Flags:标明是否分片
第一位:保留
第二位:是否允许分片(置0:允许,置1:不允许),如果置1,但是IP报文长度超过MTU则被丢弃
第三位:结束标志(最后一片置1,表示已经完了,其余的置0)
Fragment Offset:描述分片在数据包中的位置
TTL:生存时间,即路由器的跳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该TTL 减一,因此路由器需要重新计算IP报文的校验和。 (防环)
Protocol:标识上层协议,ICMP:1,TCP:6,UDP:17
Header Checksum:校验序列。IP header校验和,接收端收到报文进行计算如果校验和错误,直接丢弃。
Padding:填充0到4字节的倍数
4、MTU
最大传输单元
接口收发数据支持的单个包的最多长度
以太网:MTU1500Byte
PPPOoE:MTU1492Byte
5、IP地址
定义:网络层地址
格式:32位,点分十进制;网络位+主机位;网络位长度和数字完全一致的地址属于同一网段
分类:划分不同的网络规模
127.X.X.X:TCP/IP协议栈能用,标识本机
公网地址:可以在互联网上寻址的地址,全球唯一
私网地址:10.X.X.X、172.16.X.X-172.31.X.X、192.168.X.X;自动私有地址169.254.X.X;
运营商专用:100.64.X.X-100.127.X.X
6、ARP协议
定义:地址解析协议,把IP地址解析位Mac地址
工作原理:(广播请求,单播回应)
7、RARP协议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根据本机自己的MAC地址,查询本机自己的IP地址
8、ICMP协议
Ping:网络连通性
traceroute :路由跟踪,开启路由跟踪。
ip ttl-expries enable
ip unreachables enable
9、IP数据转发原理
10、网关(Gateway)
本网段出口的IP地址
交换机只进行数据转发,且只能在同一网段
路由器隔离广播域,可以进行封装和解封装(MAC)
都有寻址功能,都有缓存表,都有对应的协议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