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的重要性
二、网络设备(NIC)
有线网卡
无线网卡:无线网卡主要分为内置集成的无线网卡,如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内部均集成有无线网卡;另外一种就是外置无线网卡,如常见的USB无线网卡、PCI无线网卡等等
路由器:WAN入、LAN出
交换机: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
光猫:光调制解调器(光信号->电信号),路由功能较差
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
生产商、运营商
网线:双绞线(4下载、4上传),
网络通信问题:技术问题(软件、硬件)、安全问题(数据)。(协议、密码)
三、OSI七层模型
每一层都设计了多种协议来应对特定的数据传输和工作。
mac通信:广播通信(集线器)、广播风暴(很堵)
-->划分广播域(ip地址)(交换机<DHCP>自动分发ip地址)
这样的通信方式就可以不用广播通信。
交换机有一个arp协议,对广播域的所有设备,发送arp数据包,就可以得到所有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对应的MAC地址,这些地址将对应在交换机内部的缓存表,通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缓存表来通信,找到正确的位置就可以不用每个设备都发信息(外部内部都可以这样通信)。
ipv4-->ipv6(不够用了)格式为X:X:X:X:X:X:X:X,其中每个X表示地址中的16b,以十六进制表示
公网
NAT网络地址转换
私网
DNS解析(域名-->公网ip地址)
路由跳转、路由协议、路由计算
端口映射
嗯,以上的这些名词。我想用一个访问网络服务的一个过程来串起来。
私网IP由公网的路由器分配,设备通过公网的路由器访问到目标服务的路由器,而提供服务的设备,一般也分配私网IP。那么个人设备怎么访问服务呢?
首先访问的路由器有对应的域名。但是路由器间通过IP地址通信,而且域名的存在是为了方便记忆,所以我们就要用DNS解析,把域名转换成目标的公网IP地址。
个人设备是不能与目标公网通信的,所以我们就要用连接到的公网路由器进行NAT网络地址转换,让公网与公网进行通信。
那么公网要怎么找到公网呢?
通过路由跳转、路由协议、路由计算等等
找到目标的路由器后,要访问服务了,那么怎么样能找到目标服务的设备呢?
通过端口映射,当用户访问公网IP的这个端口时,路由器自动将请求映射到对应局域网内部的机器上。
这个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应用商的路由器叫服务器好一点
数据包格式:
目标ip(目标服务器),源IP(公网的路由器),私网ip(个人设备),服务端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