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深水区:ToB大客户销售实战专栏》 · 第二阶段:破局——深度互动与价值构建(第8期)
当客户说“考虑一下”时,他们往往不是在考虑方案,而是在理解价值。
引言:那个在价格表前犹豫的客户
经历千辛万苦——你摸清了决策链条(第一期),发展了内部教练(第二期),完成了价值破冰(第三期),挖掘了业务真需求(第四期),搞定了技术把关人(第五期),说服了采购(第六期),甚至与决策者进行了战略对话(第七期)。
现在,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你把精心准备的方案和报价发给了客户,对方回复:“好的,我们内部讨论一下。”
然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你反复检查方案,确认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瑕;你核对了报价,确认利润率已压到公司底线。但你内心知道,事情可能不妙。
果然,几天后,你等来了那个熟悉又令人沮丧的消息:
“王总,你们的方案很好,就是…价格方面,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这个场景的本质,往往不是你的价格太高,而是你的价值在传递的最后一步——方案与报价环节——被“打折”了。
今天,作为“破局”阶段的收官之篇,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前期构建的所有价值,凝聚成一份客户无法拒绝的方案,并通过充满智慧的报价策略,将价值稳稳地转化为价格,实现真正的博弈与共赢。
一、 解构决策心理:客户如何“计算”你的方案?
在客户内部讨论时,他们看的不是方案本身,而是方案背后的“价值-成本”天平。你的任务,是让天平明显地向“价值”一端倾斜。

客户决策的心理天平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强大的思维工具:KANO模型。
1.1 客户眼中的“需要”与“想要”
根据经典的KANO模型,我们可以将客户需求分为三类:
- 基本型需求(Must-have):客户认为“理所当然必须有”的功能。如果缺失,客户会极度不满;但如果满足,客户也不会特别满意。这是方案的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