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深水区:ToB大客户销售实战专栏》 · 第一阶段:谋局——战前准备与破冰(第1期)
不是你的销售技巧不行,而是你还没看懂它们桌下的那盘棋。
引言: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客户,而是一个生态系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象一下,你是一名优秀的棋手,自信地踏入一场至关重要的对局 。你熟悉每一个棋子的走法,精通各种开局策略 。但当你坐下时,却发现对手的棋盘比你熟悉的大了三倍,上面还有几种你从未见过的新棋子,而规则手册则是一本厚达千页、且从未对你完全公开的内部文件 。
欢迎来到与大型央国企和上市公司打交道的世界 。
在这里,传统的销售兵法常常失灵 。
不是你不够努力,也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你面对的本质上不是一个“决策点”,而是一个复杂、精密且时常充满隐蔽规则的“决策生态系统” 。这套系统源于不同的治理结构、历史沿革和文化基因,导致了二者在行为逻辑上的根本差异 。
今天,就让我们暂时忘掉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像一位冷静的人类学家一样,拿起“显微镜”和“文化透镜”,从头开始,真正理解我们即将面对的两个“巨兽”——央国企与上市公司 。唯有如此,你后续的所有行动——破冰、挖需、呈现价值——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在迷宫中盲目乱撞 。
一、 “巨兽”的基因测序:央国企与上市公司的本质差异
在我们绘制“决策地图”之前,必须首先理解孕育这两类“巨兽”的土壤有何不同 。它们的差异,绝非“一个姓国,一个姓私”那么简单,而是深刻烙印在核心诉求、决策节奏和风险偏好上 。

央国企与上市公司基因对比图

企业决策风格象限图
1.1 央国企:肩负“共和国长子”的使命
央国企的核心诉求排序通常是:
政治责任 > 社会稳定 >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经济效益 。
- 决策基调:“稳定压倒一切” 。它的决策是“防御型”的,首要目标是规避任何可能危及企业稳定、国有资产安全或个人政治生涯的风险 。创新很好,但必须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因此,“谁拍板,谁负责” 的压力贯穿整个决策链 。
- 决策节奏:“像航母调头” 。流程漫长、环节繁多、集体决策 。这不是效率低下,而是其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 。每一个签名、每一次会议纪要,都是未来审计巡视时的重要凭证 。在这里,程序的正确性有时比结果的高效性更重要 。
- 文化密码:“讲政治、讲规矩” 。在这里,等级森严,话语体系正式且谨慎 。“意会”往往比“言传”更重要,需要敏锐地捕捉弦外之音 。
思考小札:
我曾参与某大型央企的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反复论证大半年 。最深体会是:对方最关心的不是你的技术多前沿,而是“兄弟单位谁用过?”“最高能通过何种等级的安全测评?”“出了事,责任界面如何划分?”——一切围绕“风险”二字展开 。
1.2 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负责的利润机器
上市公司的核心诉求排序是:
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价、利润) > 市场份额 > 合规性 > 战略布局 。
- 决策基调:“增长与效率至上” 。它的决策是“进攻型”的,追求在合规框架下的最大回报 。风险控制很重要,但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而非单纯防御 。
- 决策节奏:“像快艇竞赛” 。决策流程相对灵活,尤其对于创新型业务,授权充分,追求速度 。季报、年报的业绩压力是驱动决策的最强引擎 。
- 文化密码:“讲数据、讲ROI(投资回报率)” 。氛围相对直接,需要用扎实的数据、清晰的投入产出模型说话 。“这件事能带来多少收入?节省多少成本?如何影响估值?” 是永恒的话题 。
简单来说,向央国企销售,你卖的是“安全”、“可靠”和“责任”;向上市公司销售,你卖的是“增长”、“效率”和“利润” 。这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开场第一句话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你后续50%的成败 。
二、 绘制你的“决策地图”:识别桌旁的四大关键角色
无论“巨兽”为何种基因,其决策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 。它是一场由多个角色参与的、动态的“权力游戏” 。你的首要任务,不是盲目推销,而是绘制出一幅清晰的“决策地图”(Decision Map),标出每个关键角色的位置、影响力及关切点 。

企业决策迷宫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通常坐着四位最重要的玩家 :
2.1 使用者(The User):业务部门——“好不好用?”
- 他们是谁:软件或产品的日常操作者,业务部门的一线人员或管理者 。
- 核心关切:产品能否真正解决我的业务痛点?是否好用、易用?能否提升我的工作效率? 他们厌恶增加工作负担的复杂工具 。
- 影响力:“一票否决权” 。他们是需求的发源地和价值的最终体验者 。
- 如何识别:他们总是在问关于操作细节、业务流程契合度、日常困扰的问题 。
2.2 技术把关者(The Technical Evaluator):IT/技术部门——“行不行得通?”
- 他们是谁:IT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CIO(首席信息官)及其团队 。
- 核心关切:技术是否先进、稳定?架构是否合规?安全性如何?能否与现有系统集成? 他们肩负着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责任 。
- 影响力:“一票否决权” 。他们可以用无数个技术理由(安全性、兼容性、性能……)让一个项目夭折 。他们是技术的守门人 。
- 如何识别:他们的问题充满技术术语,关注API、架构、加密、运维、灾难恢复等 。
2.3 采购者(The Procurement):采购部——“划不划算?”
- 他们是谁:采购部门或财务部门的专业人员 。
- 核心关切:流程是否合规?价格是否在预算内?性价比是否最优?合同条款是否对我方有利?
- 影响力:“流程控制权” 。他们不决定买什么,但决定怎么买、以什么价格买 。
- 如何识别:他们反复强调流程、报价、付款方式、售后服务条款等 。
2.4 决策者(The Economic Buyer):决策层——“该不该买?”
- 他们是谁:拥有最终预算审批权的关键人物,通常是CEO、总经理、部门一把手或更高层级的领导 。
- 核心关切:这次投资是否符合公司战略?能带来多大的业务价值(ROI)?潜在风险是什么?
- 影响力:“最终拍板权” 。他们关心的是宏观价值和战略契合,而非技术或价格细节 。他们是资源的最终分配者 。
- 如何识别:他们的问题聚焦于战略、价值、回报、风险、行业趋势,他们的时间非常宝贵 。

决策角色影响力-关注度矩阵
最重要的洞察是:这四种角色,一个人可能身兼数职(尤其在中小企业),一个角色也可能由多人共同承担(在大企业) 。你的工作,就是在项目早期,通过多方信息和沟通,尽可能准确地在你绘制的“决策地图”上,为每一个真实的人贴上标签,并理解他们之间的报告关系和同盟关系 。
三、 “迷宫”中的隐藏动力:影响力模型与潜在规则
地图画出来了,但游戏才刚刚开始 。这个迷宫的运行,还遵循着一些不言自明的规则 。
- 影响力并不总与职位正相关:那位即将退休的副总工可能一言九鼎,而新上任的年轻总监可能还在摸索门道 。你需要识别出“隐性权力中心” 。
- “共识”是通行证:在央国企,尤其强调集体决策和共识 。试图“擒贼先擒王”、绕过其他角色直接搞定大老板的做法,风险极高 。你必须赢得大多数关键角色的认可,至少是不反对 。
- “历史包袱”是沉没成本:现有的系统、流程、乃至合作伙伴,构成了巨大的惯性 。你的新方案,不仅要证明自己好,还要证明“替换成本”是可接受且值得的。
- “合规”是护身符也是枷锁:一切行动必须在合规的框架下进行 。但高手懂得利用合规规则来保护自己,排除对手 。
实战输出:《客户决策链条分析清单》
理论之后,奉上你能立即使用的工具 。在接触任何一个新的大客户前,请尝试填写这份清单 。
客户名称: [填写]
客户类型: □ 央国企 / □ 上市公司 / □ 其他([填写])
|
角色类型 |
可能是谁?(姓名/职位) |
我们的支持度?(支持/中立/反对/未知) |
他/她的核心诉求与痛点 |
我们的应对策略与价值主张 |
关键信息缺口 |
|
决策者 |
(战略、ROI、风险) | ||||
|
技术把关者 |
(技术、安全、集成) | ||||
|
采购者 |
(价格、流程、合规) | ||||
|
使用者 |
(易用、效率、痛点) | ||||
|
教练/内线 |
(提供信息、引导) | ||||
|
其他影响者 |
(如:财务、法务、外部顾问) | ||||
如何使用这份清单:
- 这是一个动态文档,随着项目推进不断更新 。
- “关键信息缺口”一栏提醒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下一步该找谁 。
- 定期审视“支持度”一栏,它直观地反映了你的关系推进情况 。
结语:从猎人到农耕者
理解“巨兽”的决策迷宫,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从“猎人”到“农耕者” 。
猎人追求的是快速捕猎,一次性的交易 。而农耕者则需要有耐心:他需要熟悉脚下的土地(客户生态),了解气候雨水的规律(决策流程),识别不同的土壤特性(角色诉求),然后适时播种、浇灌、除虫(建立信任、提供价值),最终等待收获 。
这不是一场靠蛮力就能赢的赛跑,而是一次需要耐心、智慧和战略眼光的耕耘 。
当我们真正看懂了桌下的那盘棋,不再是棋盘上被动移动的棋子,而有望成为那个能看清全局、甚至偶尔能与棋手对弈的“旁观者”时,我们才真正拿到了在“深水区”游戏的入场券 。
在下一期,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这片复杂的土地上,找到你最珍贵的盟友——“教练”(Coach),并与之建立坚实的信任关系 。他将成为你在迷宫中的“向导”和“灯塔” 。
思考与互动:
在您过往的经历中,是否也曾误判过客户的决策结构?哪个角色是您最容易忽略的“隐形关键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与困惑
解码央国企与上市公司决策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