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SC@SDUSC
综述
模2运算是一种二进制算法,不考虑进位和借位,即模2加法是不带进位的二进制加法运算,模2减法是不带借位的二进制减法运算。
模2运算
模2加法
两个序列模二相加,即两个序列中对应位相加,不进位,相同为0,不同为1。
1+1=0 0+0=0 1+0=1 0+1=1(相同即为0,否则为1)
例如:
0 1 0 1
+ 0 0 1 1
──────
0 1 1 0
模二减法
减法和加法一样,按加法规则运算。
0-0=0 1-1=0 0-1=1 1-0=1(相同即为0,否则为1)
例如:
0 1 1 0
-0 0 1 1
──────
0 1 0 1
模二乘法
多位二进制模2乘法类似于普通意义上的多位二进制乘法,或者是十进制乘法。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累加中间结果(或称部分积)时采用带进位的加法,而模2乘法对中间结果的处理方式采用的是模2加法。
0×0=0 0×1=0 1×0=0 1×1=1(除11为1外,其余都为0)
例如:
1 0 1 1
× 1 0 1
——————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
1 0 0 1 1 1
模二除法
多位二进制模2除法也类似于普通意义上的多位二进制除法,但是在如何确定商的问题上两者采用不同的规则。后者按带借位的二进制除法,根 据余数减除数够减与否确定商1还是商0,若够减则商1,否则商0。多位模2除法采用模2减法,不带借位的二进制减法,因此考虑余数够减除数与否是没有意义 的。实际上,在CRC运算中,总能保证除数的首位为1,则模2除法运算的商是由余数首位与除数首位的模2除法运算结果确定。因为除数首位总是1,按照模2 除法运算法则,那么余数首位是1就商1,是0就商0。
在下面的示例中,当余数位数与除数位数相同时,才进行异或运算,余数首位是1,商就是1,余数首位是0,商就是0。当已经除了几位后,余数位数小于除数,商0,余数往右补一位,位数仍比除数少,则继续商0,当余数位数和除数位数一样时,商1,进行异或运算,得新的余数,以此至被除数最后一位。
例如:
1111000 除以1101,模2除法的商为1011,余数为111.
#第一步
1111000
1101
0010000 ----余数,商为1,只要第一位非0商就是1
#第二步,每步移一位,当起始位为0时,除以0;为1时除以除数。
010000
0000
010000 ----余数,商为0,只要第一位是0商就是0
#第三步
10000
1101
01010 -----余数,商为1,这里的余数你猜出,其实就是对应位异或
#第四步
1010
1101
0111 ------余数,商为1,如果位数比除数还小,不再继续运算
#最终余数为111,商为1011
代码实现(加法)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int k[100];//存放计算后的二进制数
char s1[100],s2[100];//输入的两个二进制数
int sum,sum1=0,sum2=0;
int len1,len2;//两个字符数组的长度
int i=0;
gets(s1);
gets(s2);
len1 = strlen(s1);
len2 = strlen(s2);
while(s1[i]!='\0')//第一个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
{
sum1+= pow(2,len1-1)*(s1[i]-48);
len1--;
i++;
}
i=0;
while(s2[i]!='\0')//第二个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
{
sum2+= pow(2,len2-1)*(s2[i]-48);
len2--;
i++;
}
i=0;
sum = sum1+sum2;//两数和
while(sum)//和转化为二进制
{
k[i] = sum%2;
sum/=2;
i++;
}
i=i-1;
while(i>=0)//输出
{
printf("%d",k[i]);
i--;
}
return 0;
}
其余代码见@元解~殇怀
PS:模二除法的应用:CRC冗余检验(用于计算机网络中传输过程,检验传输过程是否出错)
CRC循环冗余检验:余数为0就没出错;不能确定哪几个比特出错了
可以看到:
模2除法的每一位的计算是完全独立的,就是异或,根本没有什么进位借位的事儿
如果余数首位为1,则商为0,且再和除数异或一次,第二次的余数首位一定为0了,但是这一次只右移,并不得到商。所以上面的例子中做了8次异或运算,但是只有6位商,因为其中有两次的余数是1
模2运算中除数和余数用的是异或;二进制和十进制除法中除数和余数用的是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