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觉反应”到“自主思考”:LangChain 开发范式的三次跃迁

ModelEngine·创作计划征文活动 10w+人浏览 1.4k人参与

🚀 从“直觉反应”到“自主思考”:LangChain 开发范式的三次跃迁

“I think AI agentic workflows will drive massive AI progress this year… perhaps even more tha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oundation models.” > — Andrew Ng (吴恩达)

在大模型应用落地的过程中,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从简单的 API 调用到构建复杂智能系统的演变。基于 LangChain 的开发实践,我们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核心阶段:面向 LLM面向 Chain 以及 面向 Agent

本文将结合生产环境的实际案例与架构图,深度剖析这三种开发范式的本质区别与适用场景。


💡 第一阶段:面向 LLM 开发 (Model I/O)

—— "直觉反应"模式

这是大模型开发的最早期阶段,也是最基础的模式。

1.1 核心理念:零样本的“一次性交付”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使用 LangChain 的 Model I/O 模块。工作流非常线性:
User Input -> Prompt -> LLM -> Output

吴恩达教授曾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这种模式的局限性:

“这就像要求一个人在高考时写作文,必须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直接用钢笔写在答题卡上,不允许使用退格键,不允许打草稿,还要保证高质量。”

虽然现在的 LLM 能力很强,但在这种“无回溯”的高压模式下,一旦中间某个逻辑推理出错,整个结果就会崩塌。

1.2 生产案例:简易翻译助手

  • 场景:构建一个中英互译工具。
  • 实现:直接将用户文本填入 Prompt 模板,调用 GPT-3.5/4。
  • 痛点:如果你让它“翻译并重写一段关于 RAG 架构的技术文档,要求逻辑通顺”,它可能会在翻译过程中丢失部分技术细节,因为它没有机会“回读”原文进行校对。

🔗 第二阶段:面向 Chain 开发 (Chains)

—— "流水线"模式

为了解决复杂任务,我们将多个步骤串联起来,形成了 Chain(链)

2.1 核心理念:硬编码的“SOP”

Chain 的本质是:人类负责规划,AI 负责执行。

在这个阶段,开发者充当了“大脑”。我们预判了任务的所有分支,并用代码(比如 RouterChainSequentialChain)将它们固定下来。

  • 优点:稳定、可控、逻辑清晰。
  • 缺点:僵化。如果有 100 种边缘情况,你需要写 100 个 if-else 分支。AI 就像一列火车,只能沿着你铺好的铁轨跑,一旦脱轨(遇到未知的用户意图)就会报错。

2.2 生产案例:智能客服路由系统

  • 场景:某电商平台的售后机器人。
  • 硬编码逻辑
    1. Step 1 (分类):调用 LLM 判断用户意图。
    2. Step 2 (路由)
      • 如果是“退款”,进入 RefundChain(调用退款 API)。
      • 如果是“投诉”,进入 ComplaintChain(记录工单)。
      • 如果是“咨询”,进入 QAChain(查询知识库)。
  • 生产痛点:如果用户问:“我买的鞋子大了一码,既想换货又想投诉客服态度”,这种跨意图的复杂需求,传统的 Chain 很难灵活拆解处理,往往只能回复“对不起我没听懂”。

🤖 第三阶段:面向 Agent 开发 (Agents)

—— "自主思考"模式

这是目前最前沿的落地架构,也是从“自动化”向“自主化”的质变。

3.1 核心理念:循环迭代的“打草稿”

Agent 的本质是:AI 既负责规划,也负责执行。

Agent 引入了工具(Tools)规划(Planning)和记忆(Memory)。它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循环(Loop)。这就像我们在写文章前,先列大纲(规划),发现资料不够去查百度(调用工具),写完初稿后自己读一遍(反思/观察),发现不通顺再修改(迭代),最后交稿。

3.2 核心架构深度解析

让我们结合下面这张 LangChain Agent 运行架构图来拆解它的“身体构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解:LangChain Agent 的核心运行机制)

  1. 大脑 (LLM + Prompt)
    • 图中的橙色部分。这是决策中心。Prompt 赋予了它“人设”,告诉它:“你是一个全能助手,你可以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等工具。遇到问题请先思考(Thought),再行动(Action)。”
  2. 四肢 (Toolkits)
    • 图中的右侧 Toolkits。Agent 与外部世界交互的唯一接口。
    • 关键点:每个 Tool 都必须有清晰的 Description(描述)。Agent 不是靠函数名,而是靠阅读这些描述来决定“我现在该用哪个工具”。
  3. 感知与记忆 (Message & History)
    • 图中的左侧。Agent 需要知道之前的步骤做过什么(Short-term memory),避免重复执行相同的错误操作。
  4. 心脏 (AgentExecutor)
    • 图顶部。它是一个运行时环境,维护着一个 While 循环:
    • 思考 -> 选择工具 -> 执行工具 -> 观察结果 -> 带着结果再次思考 … -> 完成

3.3 生产案例:深度行业研报生成器 (iQuery Agent)

  • 场景:用户指令“帮我分析 2024 年 AI 行业的融资趋势,并生成图表”。
  • Agent 的自主执行流 (ReAct 模式)
    1. Round 1
      • 思考:我需要数据。
      • 行动:调用 Google Search 搜索 “2024 AI funding trends”。
    2. Round 2
      • 观察:搜到的数据是文本,很乱。
      • 思考:我需要把文本转成结构化数据,并画图。
      • 行动:调用 Python Code Interpreter,写一段 Python 代码清洗数据并用 Matplotlib 画图。
    3. Round 3
      • 观察:代码报错了,提示缺少库。
      • 思考:啊,我需要修改代码,换一个库。
      • 行动:重新生成 Python 代码并执行。
    4. Round 4
      • 观察:图表生成成功。
      • 行动:结合图表和搜索到的文本,撰写最终报告并回复用户。

对比 Chain 模式:在 Chain 模式下,你根本无法预判 AI 第一次写代码会报错,也没法预设“报错后重试”的逻辑。只有 Agent 的自主循环才能处理这种动态的异常。


⚠️ 生产级挑战与最佳实践

在实际将 Agent 部署到生产环境时,我们总结了以下常见问题:

挑战现象描述解决方案 (Best Practice)
死循环 (Infinite Loops)Agent 在某个逻辑死胡同里打转,反复搜索同一个词,耗尽 Token。1. 设置 max_iterations(最大迭代次数)。
2. 在 Prompt 中加入 System Message:“如果连续 3 次搜索无果,请直接告知用户无法回答”。
幻觉调用 (Hallucination)AI 捏造了一个不存在的工具参数,或者给“计算器”传了一段文字。1. Poka-yoke(防错设计):优化工具的 Docstring,给 AI 提供 Few-shot 示例。
2. 使用 OpenAI 的 Function Calling 强制约束输出格式。
延迟过高 (Latency)思考->行动->观察 的链条太长,用户等待时间久。1. 并行调用:如果是互不依赖的搜索任务,让 Agent 并行执行。
2. 流式输出:展示中间步骤(如“我正在搜索…”,“我正在计算…”),降低用户的心理等待时长。

📝 总结

面向 LLM面向 Chain,再到 面向 Agent,本质上是我们对 AI 信任度的提升:

  • LLM 时代:我们把 AI 当作一支笔。
  • Chain 时代:我们把 AI 当作流水线上的工人。
  • Agent 时代:我们把 AI 当作合作伙伴,只给目标,不问过程。

随着 LangGraph 等新一代编排工具的出现,未来的 Agent 将具备更强的状态管理能力和多智能体协作能力,真正实现从“辅助工具”到“智能生产力”的跨越。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