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重磅:哥大团队打造“会新陈代谢”的机器人,靠“吞噬”同伴实现自我生长与修复

摘要:机器人一定要是出厂时什么样,就永远是什么样吗?哥伦比亚大学在《Science》子刊上的最新研究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他们设计出一种名为“Truss Link”的模块化机器人,能够像生物体一样进行“新陈代谢”——通过吸收、重组甚至“吞噬”同类零件,实现物理形态的自我生长、摔散后的自我修复、以及损坏部件的主动更换。这不仅仅是软件层面的学习,更是物理层面的进化。

一、 打破“封闭系统”,重新定义机器人“生命”

传统的机器人,无论其AI算法多么先进,其物理形态本质上都是一个封闭系统。它们被设计和制造成固定的整体,无法从环境中获取材料来改变自身的物理结构。这意味着,一旦损坏,它们无法自愈;想要升级,只能回炉重造。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从生物体这一典型的开放系统中汲取灵感。生物体通过摄取环境物质(食物)、代谢、并排出废物来维持生命、生长和修复。受此启发,团队提出了**“机器人新陈代谢”(Robotic Metabolism)** 的革命性概念。

机器人新陈代谢的核心标准:

  1. 自主性:机器人的生长和修复过程完全依靠自身能力以及同类模块间的协同配合,无需任何外部的、非同类的机械臂或人工干预进行拼装。

  2. 物质守恒:外部环境只提供有限的、同类型的模块化零件和能量。代谢过程中不引入任何全新的、功能不同的外部组件,完全依赖现有模块的消耗、重组和再利用。

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机器人研究从单纯追求“智能”向追求“生命特征”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 核心构件:Truss Link 模块详解

要实现如此复杂的“新陈代谢”,离不开其核心硬件——Truss Link模块。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连接杆,而是一个集成了感知、计算、驱动和通信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单元。

Truss Link 核心技术参数:

  • 可伸缩结构: 每个模块都基于条形结构,内置两个棱柱形致动器。收缩状态下长度为28cm,完全展开后可达43cm。这种线性伸缩是实现机器人形态变化和移动的基础。

  • 智能磁性关节:

    • 两端配备了强大的磁性连接器,内部封装了直径1.27cm的钕磁铁球。

    • 最精妙的设计在于,磁铁支架允许磁铁自由旋转,使其可以在连接时被动调整极性,确保多个模块(实验中最多6个)能在同一点上以多角度稳固连接,并使吸引力达到平衡。

  • 内置“大脑”与神经系统:

    • 微控制器: Particle Photon (负责处理逻辑与控制)。

    • 通信模块: WiFi天线 (用于模块间以及与外部的通信)。

    • 能源系统: 内置电池、电压调节器和用于监测电量的分压器。

这些精巧的设计,让每一个Truss Link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细胞”,为整个机器人集群的“新陈代谢”行为提供了硬件基础。

三、 三大实验,完整验证“类生物”能力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由简到繁的实验,系统地验证了Truss Link机器人的“新陈代谢”能力。

3.1 自主生长: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

这是对“摄取与生长”能力的直接验证。

  1. 起点:实验从单个Truss Link零件开始。

  2. 形成平面:利用磁性连接器的吸附特性,它能自主与环境中的另外两个零件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平面结构。

  3. 跨越维度:在三角形基础上,通过线性伺服驱动零件伸展,使结构顶点产生空间位移,从而吸附另外3个新零件,最终从一个2D平面结构“生长”为一个3D四面体。

为了证明这种生长的实际意义,团队还构建了“棘轮四面体”机器人。新增的零件通过精确的伸缩控制,与原有结构形成啮合式连接,使其移动速度从0.3m/s提升至0.5m/s,性能增幅高达66.5%!这表明生长不仅是形态的扩大,更是功能的增强。

3.2 自愈与替换:强大的生存与适应性

这是对“修复与更新”能力的验证,模拟了两种常见的损伤场景。

场景一:结构散架后的自我修复

将一个组装好的四面体机器人从1米高处坠落,使其所有连接断裂,零件散落一地。

  • 感知:散落的Truss Link零件通过内置的WiFi模块互相识别位置坐标。

  • 行动:各自控制线性伺服进行伸缩,调整姿态。

  • 重组:利用磁性连接器的自动极性适配功能重新吸附,完成重组。

在10次重复实验中,这个过程平均耗时仅2分钟,成功率高达92%。下图A展示了三角星形机器人散架后,完全依靠自身能力重新组装并爬离的过程。

场景二:部件失效后的主动替换

这完美诠释了“新陈代谢”中“排出废物”的概念。

  • 诊断:当某个零件电量低于15%时,其电压调节器会触发“替换”指令。

  • 抛弃:机器人集群控制该“濒死”零件,收缩其磁性端弹簧,解除吸附,将其“丢弃”。

  • 摄取:随后,机器人通过相同的磁吸逻辑,在环境中定位并“拾取”一个功能完好的新零件,将其整合到自身结构中。

这个过程,与生物体排出衰老细胞、吸收新营养物质生成新细胞的原理高度相似。

3.3 群体协作:1+1 > 2 的智能涌现

实验还验证了多个独立机器人之间的“群体协同”潜力。

实验设置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机器人。通过WiFi建立通信后,一个机器人主动伸展其零件,像触手一样钩住另一个机器人,并将其顶起。被顶起的机器人则同步调整自身姿态,最终两个机器人成功连接,从两个三角形“融合”成一个更复杂的四面体结构

四、 争议与展望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无疑引发了热议。

  • 谨慎派观点:有评论指出,生物细胞的复杂性远超CPU和伺服电机,这种“新陈代谢”在机制和强度上远未达到生物级别。

  • 乐观派观点:但更多人认为,机器人不必,也不应该完全复制生物的进化路径。这种模块化、自组织的设计为机器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非生物的进化道路。

无论如何,Truss Link的出现,标志着机器人技术正在从一个以固定硬件为基础的领域,转变为一个可以探索物理生长、自我修复和环境适应性的新领域。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机器人的无限可能:能够适应未知环境的太空探测器、能够在灾区废墟中自我重组的救援机器人、甚至是可以不断自我升级的个人机器人伴侣。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Philippe Martin Wyder博士,长期致力于推动AI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这次的Truss Link,无疑是他及其团队在该领域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未来可期。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