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面部活体系统的安全性剖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移动面部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身份验证、门禁系统等。然而,其安全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面部活体系统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工作流程、设计模式、活体检测模式、威胁模型、协议分析以及常见的安全弱点。
1. 面部识别流程
面部识别主要包含两个关键步骤:
- 活体检测 :单帧或连续帧的面部图像作为活体检测模块的输入,该模块作为分类器,可判断输入的图片帧是否来自真实的人。
- 面部匹配 :选择单帧或几帧具有代表性的图像作为面部匹配模块的输入,此模块会判断输入的面部是否与参考面部(来自身份证件或权威数据库)匹配,并返回面部识别过程的最终结果。
考虑到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安全措施,面部识别服务提供商可将这些组件分布在不同位置。通常,面部检测在设备本身进行,因为大多数移动设备具备足够的计算资源来完成此任务;而面部匹配则在云端进行,这涉及访问权威数据库。在没有集中式面部数据库的情况下,会将拍摄的照片与从扫描的身份证件中提取的图像进行比较。活体检测的实现因供应商而异,具体模式将在后续详细讨论。
2. 移动面部识别系统的设计模式
当用户与移动应用中的面部识别界面进行交互时,系统后端会进行多个处理过程。许多应用依赖于面部识别服务提供商,这些提供商为安卓和 iOS 等流行移动平台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简化了应用开发者的开发流程。这些 SDK 封装了包括机器学习模型在内的复杂实现,并为开发者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部分 SDK 还会处理应用与提供商云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消息传递。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