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名称
基于机器学习的加密流量恶意软件检测系统
二、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恶意软件攻击成为现代网络环境中的重大威胁。特别是随着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基于明文流量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加密流量检测作为网络安全防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加密协议(如 HTTPS、TLS)的流量进行分析与检测,帮助识别恶意软件活动,并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大量网络流量数据的训练,能够挖掘流量中的潜在攻击模式,为恶意软件检测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加密流量恶意软件检测系统。通过结合 XGBoost 等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加密流量的恶意软件检测模型,为实际网络环境中的恶意流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如下:
- 数据集选择与处理:选择并处理真实的加密流量数据集,如CICIDS 2017或CICIDS 2018等,进行数据清洗与特征提取。
- 特征工程:提取并构造适用于加密流量的特征,例如流量大小、流量时序、TLS握手信息等。
- 模型构建与训练:基于 XGBoost 和其他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加密流量的恶意软件检测模型。
- 模型评估与优化:通过交叉验证、混淆矩阵、F1-score等多维度评估模型的性能,并进行超参数调优。
- 系统实现与部署:实现一个可用的检测系统,并进行实际测试。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选择 CICIDS 2017 或其他公开的网络流量数据集,并进行数据清洗与标准化处理。
- 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去除重复数据。
- 标准化特征数据,使其符合机器学习模型的要求。
- 特征工程与数据增强:
- 提取与加密流量相关的特征,如流量大小、包的到达时间、TLS协议版本等。
- 对流量的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构造时序特征。
- 构建并训练机器学习模型:
- 使用 XGBoost、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模型进行训练,并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算法。
- 评估模型的性能,并使用交叉验证、F1-score等评估标准。
- 模型优化与超参数调优:
- 使用网格搜索(GridSearchCV)或随机搜索(RandomizedSearchCV)等方法进行模型超参数调优。
- 系统测试与部署:
- 使用真实的流量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 将模型嵌入网络安全系统中,实现实时流量的恶意软件检测。
五、预期成果
-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 XGBoost 的加密流量恶意软件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
- 提供一套完整的加密流量恶意软件检测方案,包括数据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和评估。
- 在实验中验证该系统在加密流量恶意软件检测中的有效性,为网络安全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六、计划与进度
- 第1-2周:
- 数据集选择与加载,进行数据预处理(清洗、填补缺失值)。
- 研究相关文献,明确特征提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