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作为企业最底层、同时也是最核心的系统,其复杂程度远超其他企业应用软件。模块众多,各模块关联关系复杂。因需支持企业供产销业务流程,系统往往设计的过于严谨,或者说死板。什么岗位角色,在系统上做什么业务操作。界面不友好,远离互联网重用户体验的原则。说到底,ERP难实施、难用,还是太重了。重体现在一其处于企业底层位置,二是承载了太多管理理念与要求。
本书适合作为ERP入门介绍,知其所以然。优点在于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ERP的全貌,以及ERP原理与管理思想。图示有利于理解。特别是不同概念采用图表展示对比。看完这本书,ERP的理论谈资是足够的了;缺点是本书侧重供应链模块,对于财务部分介绍不多。二是过渡强调供需链、由内及外集成的过程。其实由内及外的过渡过程,思路是对的,但不应由ERP承载。ERP按其本意,确实是打通供需链,物流从供方留到需方,资金流从需方到供方,信息流双向流动。但按照寻常定义,ERP特指“ERP软件”。而目前ERP软件过于重型,导致saas进程缓慢。供需两端的功能,由CRM和SRM分包。前端业务全部落地到CRM中,CRM向ERP传送订单、预测、客户信息。供应商、采购业务落地到SRM中,传送供应商、采购订单、付款相关信息。同时专业模块,也逐渐由专业细分系统承载。MES基本是要全客制化的,传送工单信息。WMS也逐渐单拎出来,传送物料属性、库存信息。财务部分,更侧重于共享平台。审批流程,集中到BPM。相当于目前的ERP,从内部集成起步,同时止步于内部集成。
看过相关的产业互联网报告,ERP连续三年,位列SaaS市场倒数前三(前几名为HRM, CRM, OA,财税管理)。可以理解,一是撑不住,二是无法难以标准产品化。还是因为其太重了,既是ERP的护城河,又阻碍了其SaaS化。听说这个行业很多实施顾问、咨询顾问,都转行了。因为真的能coverERP,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有这样的付出量,为何不去互联网,同样的工作量,却获得更大的报酬?说白了边际成本高,同时见效慢。
当然无论以后做不做ERP了,阅读这本书还是有价值的。因为没有陷在某一具体软件中,而是将企业供需流程完整的呈现出来。公司管理的理念、或者业务流程,都是大同小异的。以一书可窥豹。
读书笔记
优化业务流程,信息集成的必要性
-
信息集成与共享,RTE- real time enterprise
-
条件,信息规范+信息的流程规范
MRP
-
产品结构的时间属性,销售件、生产件、采购件集成到一个模型
-
解决 产供销脱节问题,物料不短缺、也不积压库存
-
期量标准
-
规范化管理;需求与供应平衡;优先级计划,利用企业资源和增加企业产出的首要前提
-
要生产什么?要用到什么?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什么时候下计划?
-
构成
-
MPS, MRP,计划层次
-
生产作业控制、采购作业,执行层次
-
销售合同与预测,销售管理
-
物料、库存信息,库存管理
-
BOM, routing, working center,制造数据子系统
-
小循环,物料计划和能力计划;大循环,计划管理层与执行层
-
-
计划期、时段&优先级、时区&时界(需求时界demand time fence DTF,计划时界 firm planned fence FTF;总装提前期、累计提前期)、时区&订单(计划订单、确认订单、下达订单-订单编号)
-
-
提前期,由于交货期或完工日期为基准倒排计划,工作开始日期或订单下达日期(总提前期,累计提前期、加工提前期)
-
五中作业时间:排队、准备、加工、等待、传送;10%增值作业
MRP II
-
产品结构的成本属性(成本物料单),成本是物料信息与资产信息集成的关键点
-
财务数据与生产数据无法匹配
-
物流与资金流集成
-
静态集成,赋予物料以货币价值,自底向上累加成本-标准成本;物料分类,物料价值通过物料分类与会计科目对应
-
动态集成,定义物料流动的事务处理-数量、位置、价值、状态,赋予代码、会计科目、借贷方关系
-
-
管理会计。成本控制、贡献毛益、本、量、利分析 CVP;模拟决策
-
财务报表只是结果,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过程,对制造业改进过程没有用处
-
产品销售计划-金额-销售收入,物料-货币属性-成本和报价,采购和外协计划-金额-预算,库存量-金额-资金占用
-
-
-
模拟功能、工艺装备管理、业绩评价-benchmarking
-
ERP
-
供需链,合作伙伴集成
-
ERP II
-
商务运作模式,协同商务 collabrative commerce
-
技术条件,企业应用系统集成 EAI + 中间件,企业信息门户 EIP
-
-
-
-
关键问题
-
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
信息化的需求与目标
-
成功上线不等于上线成功。使用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变革流程,才是上线成功。
-
支持者和受益者。具体业务操作人员的惯性和懒惰,把变革归罪于系统不好用、有问题,需要一把手对系统有基本的理解。一把手不仅是系统的推动者和支持者,还要意识到也是系统的最大受益者。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减少决策失误。
-
谁是主角。信息化管理是以管理人员为主体的管理系统,与手工最大的特点是实现手工管理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也是之前没有做的事情,必然是新的管理模式,涉及管理变革。
-
ERP与软件。软件的僵化,不代表ERP系统的实质。基于供需链思想面向流程设计开发
-
起皮线的差距。ERP实施最大的困难在于转变人的习惯与观念。信息化的效益是由对人的教育和培训得来的,而不是系统带来的。
-
最大的国情。不是固步自封的借口,而是变革。必须变的、可以变的、必须改善的、行业特点
-
-
生产类型和需求响应策略
-
离散生产
-
间歇生产,intermittent manufacturing
-
按照日进度计划
-
机群式,job shop
-
组单元,work cell
-
-
重复式生产, repetitive manufacturing
-
按照订单
-
一定批量,连续流程生产
-
-
-
流程生产。连续化学反应过程
-
连续流程。投产后,生产装置大修之前不变动
-
批流程。生产过程中断,更换品种
-
-
需求响应策略,sales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
-
需求周期,客户交付提前期 customer deliver lead time CDL,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到收到订单产品
-
供应周期,manufacturing cycle time MCT
-
-
-
供应/需求周期与需求响应策略
-
MTS, make to stock;需求周期等于发运时间,生产计划根据前端实时消耗信息,补充
-
ATO, assemble to order;模块化的产品结构,大规模定制;最后装配计划, final assembly schedule FAS;CTO configure to order
-
MTO, make to order;标准定性产品,不需重新研发和工艺设计
-
ETO, engineer to order;需求周期等于总提前期
-
-
产品生命周期与需求响应策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