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类型系统:动态与静态、鸭子类型及类型注解
1. 动态类型与静态类型
1.1 概念区别
在编程中,存在静态类型和动态类型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处理方式。静态类型语言在编译时就将类型信息嵌入到变量中,开发者可以显式地为变量添加类型信息,或者由编译器等工具为开发者推断类型。在运行时,变量的类型不会改变,因此被称为“静态”。静态类型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方式能够从一开始就编写出安全的代码,并且有强大的安全保障。
而动态类型语言则是将类型信息与值或变量本身关联。变量在运行时可以轻松地改变类型,因为变量本身不绑定特定的类型信息。动态类型的支持者强调其开发的灵活性和速度,因为开发者无需过多地与编译器“斗争”。
1.2 Python 的动态类型特性
Python 是一种动态类型语言。例如以下代码展示了 Python 中变量类型的动态变化:
a = 5
a = "string"
print(a) # 输出: "string"
a = tuple()
print(a) # 输出: ()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运行时改变类型会对编写健壮的代码造成阻碍。因为无法对变量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类型做出强假设,一旦假设被打破,就容易在不稳定的假设基础上编写代码,从而在代码中埋下逻辑炸弹。
1.3 动态类型语言是否天生不健壮
实际上,就像弱类型语言一样,在动态类型语言中编写健壮的代码是完全可能的,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开发者需要更谨慎地做出决策,以使代码库更易于维护。另一方面,静态类型也不能保证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7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