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中的隐私、安全与信任: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普适计算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隐私、安全和信任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挑战和解决方案。
1. 普适计算概述
普适计算由IBM在1996 - 1997年提出,旨在实现随时随地按需提供计算服务。与此同时,施乐PARC的Mark Weiser提出了“泛在计算”的概念,强调计算技术应像自然资源一样无处不在且对用户透明。如今,这两个概念逐渐融合,普适计算主要涵盖五个研究领域:
- 移动计算 :让人们在移动过程中仍能使用熟悉的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例如,现代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设备,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工作和交流。但这些设备也容易成为盗窃目标,导致设备和敏感信息的丢失。
- 无线网络 :为了解决有线网络的局限性,无线协议应运而生,支持长距离(如GSM、GPRS)、局域网(如IEEE 802.11)和短距离(如IrDA、蓝牙)通信。然而,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数据更容易被窃听和攻击。
- 嵌入式计算 :嵌入式计算机通常是小型的、专用的设备,内置在大型系统、设备或对象中。它们为普适计算做出了贡献,但由于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加密协议,从而对隐私、安全和信任构成潜在威胁。
-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上下文感知 :计算机系统通过分布在环境中的各种传感器(如温度、光强度、运动和位置传感器)收集信息,以了解环境和用户的情况,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但这也意味着系统需要访问大量的个人信息,增
普适计算隐私安全挑战与对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