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中的隐私、安全与信任:挑战与应对
1. 引言
在当今时代,我们正见证着以人类为中心、具有社会导向的安全问题与为计算机设备、数据和网络开发的技术保护机制之间的融合。互联网的出现开启了这一融合的大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为个人电脑和信息提供了访问途径。企业级甚至个人防火墙以及加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计算机应用和数据,但普适计算的发展使资源从集中配置的虚拟墙后转移出来,实现了移动性、分布式和动态互联,以支持更高级的服务和使用模式。
生活在一个由嵌入式计算机、传感器和先进网络构成的世界里,墙壁、汽车、商店、衣物和咖啡馆等都能自动感知所有者、用户和潜在顾客的情境和需求,这既令人着迷,也引发了社会对隐私、安全和信任的担忧。2004年4月2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普适计算会议期间,约21位国际研究人员和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了上下文感知、隐私、安全和信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聚焦于特定的普适计算技术或安全机制。
2. 普适计算的现状
“普适计算”这一术语于1996 - 1997年由IBM的研究中提出,其愿景是随时随地按需提供计算服务。全球和移动无线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愿景的发展,这也体现在当前围绕Web服务的标准化活动中。而早在五年前,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Mark Weiser就开展了被称为“无处不在的计算(UbiComp)”的研究,强调计算应像电力、水和空气等自然资源和公用事业一样无处不在。如今,普适计算和UbiComp的主题逐渐趋同,普适计算侧重于利用现有计算技术的广泛部署,而UbiComp则致力于让复杂的技术对技术知识有限的用户透明化。
为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和本文的目的,我们认为普适计算由五个研究领域组成:
- 移动计算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