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环中中性激子的阿哈罗诺夫 - 玻姆效应研究
1. 实验样品制备与测量
1.1 样品制备
在实验中,分别以 1 ML/s 和 0.065 ML/s 的速率生长 GaAs 和 InAs。制备了两种不同的样品,且生长条件相同。第一种样品是未覆盖的量子环,用于形态学研究;第二种样品则沉积了 50nm 的 GaAs 覆盖层,用于研究光发射。
1.2 结构与形态分析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两种样品进行结构和形态分析。AFM 可以清晰地呈现量子环的表面形态,而 TEM 则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量子环的内部结构。
1.3 磁光致发光实验
在 2K 的低温环境下,施加高达 15T 的磁场,使用 10mW、532nm 的激光作为激发源进行磁光致发光实验。采用液氮冷却的 InGaAs 电荷耦合器件相机检测发光情况。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量子环的结构表征
通过 AFM 和 TEM 图像可以得到量子环的详细结构信息。未覆盖的 InAs 量子环样品的 AFM 图像显示,单个量子环的高度为 0.9nm,内径为 15nm,外径为 60nm。覆盖 50nm GaAs 层的样品的 TEM 平面视图图像清晰地展示了环形形状,且与未覆盖层的样品相比,量子环尺寸有所减小,但这种变化的原因尚不清楚。截面 TEM 图像显示,在接近 ⟨110⟩ 方向上,类似圆环结构的边缘间距为 30nm。
2.2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
在 2K 和 B = 15T 的条件下测量量子环的光致发光(PL)光谱,观察到两个辐射复合通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