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 引言
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诸多益处。物联网(IoT)作为一种依赖“连接未连接之物”理念的网络技术,使设备能够感知和控制物理世界,实现设备间的智能互联。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可靠性,还实现了诸多流程的自动化。
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96亿,快速增长的人口导致粮食需求急剧增加。同时,极端天气、土壤恶化、土地干涸以及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使得粮食生产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于农业,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第三次绿色革命”正悄然兴起。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畜牧监测、智能温室、智能灌溉等,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的持续监测、产量预测、环境感知、资源优化利用以及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 背景
近年来,众多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 无线传感器技术 :在植物苗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被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湿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例如,基于WSN的温室监测系统,利用GPS技术和ZigBee协议,能够实时监测农业环境的各种参数。
- 作物监测系统 :为提高水稻产量,设计了实时水稻作物监测系统,通过收集降水和温度数据进行分析,降低作物减产风险,提高作物产量。
- 低成本蓝牙系统 :利用微控制器作为气象站,通过蓝牙技术监测农业环境的温度等参数。该系统适用于实时田间数据监测,但通信范围有限,需要与手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