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感知概率模型中的超参数优化与性能评估
1. 引言
在现代机器学习应用中,特别是在资源受限的边缘设备上,优化模型的性能和成本是至关重要的。硬件感知概率模型通过结合概率模型的灵活性和硬件特性,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预算内实现高效的推理和分类任务。本篇文章将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模型的超参数设置及其对应的测试准确性和成本。这些表格和数据提供了具体的数值,有助于理解模型在精度降低情况下的行为和效果。
2. 实验设置与超参数选择
2.1 活动持续时间和评估频率
在硬件感知概率模型的实验中,活动持续时间和评估频率是两个重要的参数。活动持续时间是指每个活动(或类别)的持续时间,而评估频率则是指策略在多长时间间隔内进行评估。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模型的性能和成本。
例如,实验中考虑了活动持续时间为 30秒、60秒、120秒和 200秒的情况,评估频率分别为 3T(3.84秒)、5T(6.4秒)、10T(12.8秒)和 20T(25.6秒)。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更好地理解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表现。
2.2 超参数组合
超参数组合(∗1 和 ∗2)是实验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这些超参数用于设置模型的阈值,从而决定何时从简单模型切换到复杂模型,或反之。每个超参数组合对应一个特定的测试准确性和成本,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鲁棒性和性能。
表 C.1: 活动持续时间为 30秒,评估频率为 3T
∗1 | ∗2 | 测试准确性 | 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