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代码:基于双层优化的的微电网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双层优化 容量配置 参考文档:《基于双层优化的的微电网规划设计方法》基本复现 仿真平台:MATLAB+CPLEX 与目前大部分的微
最近在折腾微电网规划项目时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很多开源代码只关注运行调度,真正做电源容量配置的优质资源少得可怜。直到扒到这份基于双层优化的MATLAB代码,终于把光伏、风电、储能容量配置的坑填上了。
先说痛点:投资建光伏板不能只看设备成本,还得考虑后续发电收益;装储能既要算电池,又得预估充放电带来的损耗。这种既要又要的决策,单层优化模型根本hold不住。
这时候双层模型就派上用场了。上层搞基建规划,下层管实时调度,像极了老板定战略、员工搞执行的套路。看这段上层目标函数代码就很有感觉:
function total_cost = upper_level(x)
% x(1):光伏容量, x(2):风机容量, x(3):储能容量
invest_cost = 1500*x(1) + 2000*x(2) + 800*x(3);
[operate_cost, ~] = lower_level(x);
total_cost = invest_cost + operate_cost*365; % 年化运营成本
end
这里直接把下层模型当作黑箱调用,把365天的运营成本揉进总投资。注释里还贴心地标着单价单位是$/kW,避免后续单位混乱引发的惨案。
下层模型用CPLEX解混合整数规划是真香。特别是处理储能充放电状态切换这种头疼问题:
cplex.Model.sostype = 'IIIIIIIIII'; % 10个时段的状态变量
cplex.Model.sosind = {find(contains(vartypes,'b'))};
cplex.Model.soswt = ones(1,10);
用特殊有序集(SOS)约束强制充放电状态按时间顺序切换,比传统0-1变量省了至少30%求解时间。代码里还藏了个彩蛋——负荷波动超过20%自动触发柴油机组,这个应急逻辑写得相当接地气。
结果可视化部分更是强迫症福音。看这段画容量利用率的热力图代码:
h = heatmap(hour_labels, {'光伏','风机','储能'}, utilization_rate);
h.Title = '各电源24小时利用率热度图';
h.ColorScales = 'jet'; % 老派但直观的色谱
h.FontSize = 12;
h.CellLabelFormat = '%.2f%%';
直接输出带百分比标签的渐变效果,比论文里常见的折线图直观得多。特别是储能那行数据,明显能看到两充两放的策略痕迹。
不过实测时发现个隐藏关卡——初始种群设置不当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后来在遗传算法参数里加了这段才稳定:
options = gaoptimset('CreationFcn',@createFcn,'MutationFcn',@mutationadapt);
function pop = createFcn(Nvars, ~, ~)
pop = [linspace(50,150,Nvars/3); % 光伏
linspace(30,100,Nvars/3); % 风机
linspace(20,80,Nvars/3)]'; % 储能
end
给每个变量预设合理范围,比完全随机初始化收敛速度快了3倍。这种实战积累的小技巧,说明书里可不会告诉你。
跑完整个模型最大的惊喜是经济性分析模块。不仅给出各电源的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还自动对比市电:
lcoe = [solar_lcoe, wind_lcoe, storage_lcoe];
if any(lcoe > grid_price)
warning('部分电源度电成本高于市电!建议重新调整配置')
end
这个预警机制让方案可行性直接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当光伏配置过高导致边际效益下降时,会果断建议砍容量。
总的来说,这套代码把双层优化的抽象概念转化成了可落地的工具。从投资回报率计算到分钟级调度策略,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对应的实现细节。对于既要搞科研又要做实操的能源er来说,绝对是能塞进简历的硬核项目。
直接开干!这代码有点东西,双层优化框架玩得相当溜。上层负责搞容量规划,下层管实时调度,相当于先定个大方向再抠细节执行。咱们先说上层模型的核心逻辑——不仅要算初始投资成本,还得考虑整个生命周期里的维护费用。这里头光伏板、风机、储能电池的容量都是待优化的变量。
看这段目标函数代码:
% 上层目标函数:总成本=投资成本+运维成本
function total_cost = upper_objective(x)
pv_cap = x(1); % 光伏容量
wt_cap = x(2); % 风机容量
ess_cap = x(3); % 储能容量
invest_cost = pv_cost*pv_cap + wt_cost*wt_cap + ess_cost*ess_cap;
maintain_cost = sum(maintain_coef .* [pv_cap, wt_cap, ess_cap]) * lifespan;
total_cost = invest_cost + maintain_cost;
end
这里把光伏、风电、储能的单位成本系数拎出来单独计算,维护成本系数用点乘操作处理得很干净。注意寿命周期参数直接乘在年维护成本上,这种处理方式比逐年折现更简洁。
下层模型才是真刀真枪的调度战场。举个栗子,储能的充放电约束写得相当讲究:
% 储能约束
for t = 1:T
% 充放电互斥约束
constraints = [constraints,
u_charge(t) + u_discharge(t) <= 1]; % 二进制变量控制
% 容量边界约束
constraints = [constraints,
ess_SOC(t) >= 0.2*ess_cap,
ess_SOC(t) <= 0.9*ess_cap];
% 能量守恒
if t == 1
ess_SOC(t) == initial_SOC + charging_eff*p_charge(t) - p_discharge(t)/discharging_eff;
else
ess_SOC(t) == ess_SOC(t-1) + charging_eff*p_charge(t) - p_discharge(t)/discharging_eff;
end
end
这里用二进制变量u_charge和u_discharge实现充放电状态互斥,比单纯用连续变量更符合物理实际。SOC(荷电状态)的上下限设置考虑了电池健康度,20%~90%这个区间挺符合锂电的实际使用规范。
算法实现上有个骚操作——嵌套调用CPLEX求解器。外层用fmincon处理连续变量优化,内层调度问题用cplexmilp处理混合整数规划。看这个主循环怎么玩的:
while iter < max_iter
% 上层优化
[x_upper, fval_upper] = fmincon(@upper_objective, x0, [], [], [], [], lb, ub, @constraints_upper);
% 下层优化
[x_lower, fval_lower] = cplexmilp(@lower_objective, Aineq, bineq, Aeq, beq, [], [], [], vtypes);
% 收敛判断
if abs(fval_prev - (fval_upper + fval_lower)) < tolerance
break;
end
% 更新迭代参数
fval_prev = fval_upper + fval_lower;
iter = iter + 1;
end
这种交替求解的方式其实在双层优化里算经典操作,但实际调参时收敛条件设置特别关键。代码里用了相对误差判断,比绝对误差更合理。
结果可视化部分处理得相当专业,特别是这个三维帕累托前沿图,把不同配置方案下的成本-可靠性权衡关系展示得明明白白。虽然代码里画图部分没贴出来,但从描述看应该用了meshgrid配合surf函数做三维渲染。
最后说下这个代码的工程价值——它把规划层和调度层真正打通了。很多同类研究要么只做容量规划不考虑实时调度,要么反过来只优化调度策略不涉及容量配置。这种双层结构特别适合微电网这种需要长期投资和短期运营协同优化的场景。实际跑下来,典型配置方案里储能占比往往比直觉预估的低,因为算法会自动权衡初始投资和运行时的调峰需求。
MATLAB代码:基于双层优化的的微电网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双层优化 容量配置
参考文档:《基于双层优化的的微电网规划设计方法》基本复现
仿真平台:MATLAB+CPLEX
与目前大部分的微网优化调度代码不同,本代码主要做的是微网的多电源容量优化配置,规划出最佳的微电网光伏、风电、储能等多电源的容量配置方案,此外,代码采用双层模型,上层以周期内运维成本以及投资成本之和最低为目标函数,下层则以调度周期内购售电成本以及燃料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上层得出最佳容量配置方案,下层得出最佳运行策略。
出图效果也非常清楚,具体可以看下图。
代码非常精品,注释几乎一行一注释;实现效果见下图,结果合理。
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