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
文章平均质量分 80
huoyingfans
大号FansUnion,https://blog.youkuaiyun.com/FansUnion,原创为主。小号huoyingfans,转载为主。
展开
-
骂百度的人为何那么多
半年前有个为百度工作的公关人士问我:“为什么骂百度的人那么多呢?”他一面说的是百度公关难做的现实,一面也是有所指:鄙人就经常在专栏和微博里骂百度,并自认为“铁肩担道义”。我当即说了实话。“因为百度得罪了这个社会最有创意的一波人,也同时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群之一。既然他们不爽要骂百度,当然效果也不同凡响”。这植根于百度的商业模式。比如MP3搜索,养活了一大堆的活得颇滋润的音乐盗版原创 2016-08-06 16:28:33 · 1357 阅读 · 0 评论 -
一篇文章了解互联网从业者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谈下互联网的职业和关联性。身为一个互联网人有必要对此进行了解,这样的好处在于切身去了解相应环境下的事物,看明白自己身在何处,产生的价值点在哪里,如何协调和沟通,以及是否可以进一步提升等。 (备注:图示产品、技术、运营不是三种具体职业,而是三种职业形态汇总) 我们把企业最初发展的形态看作是一个点。实际上,即便是著名的互联网企业,也都是由一步步进阶而来的,原创 2016-08-08 11:21:31 · 496 阅读 · 0 评论 -
为什么80后集体缺席互联网?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上只有70后,没有80后90后呢,按理80后现在已经到了30岁,也差不多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可为什么会互联网上集体缺席呢?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鲜有80后,为什么?一、年鉴李彦宏,1968年生,1999年创建百度公司,时年31岁,现在百度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马云,1964年生,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时年35岁,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王志东,1967年原创 2016-08-07 09:32:31 · 512 阅读 · 0 评论 -
人人都在谈的平台创业,一文教你看懂平台商业模式
作者丨Sangeet Paul Choudary,创业者,产业分析师,《平台革命》作者编译丨IT桔子 一笑本文提出了一个描述、分析平台的三层框架,不同平台在这三层中,各有侧重。现在所有公司都声称自己做的是“平台”(如租房的平台、做app的平台、分享视频的平台、写作平台等)。本文用此框架分析了Airbnb、YouTube、Android、Medium等风格迥异的“平台”原创 2016-08-07 08:54:48 · 1340 阅读 · 1 评论 -
Web开发者指南:如何建立并运作一个互联网初创项目
尽管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但在互联网领域,一轮新的爆发正在兴起。90年代,伴随着互联网的第一次爆发,我们见证了一批巨头的崛起:eBay,Yahoo,Amazon等等。2000年,社交网络和web app的兴盛,又把MySpace,Facebook,Flickr等网站深植于所谓“Web2.0”的版图上。时过境迁,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一次新的爆发上;这一次的规模较小,但得益于更易用的开发工具和更便宜的原创 2016-08-07 01:01:37 · 790 阅读 · 1 评论 -
磐石之心:万言书解读腾讯
磐石之心:万言书解读腾讯该文的姊妹篇:磐石之心《解读360和互联网未来》作者:磐石之心一个做苹果iPhone渠道,也是老互联网人在网上看到我上一篇关于最热门的互联网大战的观点,打长途电话来专门挑战我的看法。我们沟通了将近1个小时,互相交换了观点,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我的这个做iPhone渠道的朋友对腾讯和360之战的看法,他的一些观点,可能代表了一部分人:他认为360原创 2016-08-06 17:55:42 · 1417 阅读 · 0 评论 -
分析腾讯复制模式
最近关于腾讯的文章很多,受关注最多的大抵都是在讨论腾讯的复制模式究竟是否合理。在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当中,除了阿里集团以外,笔者看好的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就是腾讯了。由此,在这里笔者结合部分时下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首先,鉴于这样一种复制模式,腾讯在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口碑自然很不好,因为它的复制对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威胁,虽说腾讯的模仿大都不是很成功,但是只要它一旦驻足该行业,原创 2016-08-06 17:33:45 · 752 阅读 · 1 评论 -
3Q之战背后的商业逻辑
3Q的冲突,本质上而言,是一场与商业逻辑有关的冲突。从略微宏观一点的战略角度而言,360是进攻方,因为它想取代QQ成为客户端第一。而从具体战术的角度而言,QQ则是进攻方,因为在今年中秋,腾讯大规模地采用了所谓“静默”安装的方式,利用QQ,悄悄地在用户客户端上部署了一款和360功能极其类似的QQ管家。在这场争斗中,QQ是“卫冕之战”,也就是确保自己的No.1位置不失落。双方争夺的就是这么个东原创 2016-08-06 17:28:33 · 1058 阅读 · 0 评论 -
互联网创业六大经典理论:没VC时该想想杂货店
鞋厂理论:世界上有无数家鞋厂,制造着各自的鞋子,销售给各自的客户。在网络上,当某个生意已经有人在做的时候,就想想皮鞋理论,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有很多人在做鞋子,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再去做鞋子 了,别人做了耐克,你可以做李宁,不行就做安踏啥的,即使不知名的杂牌也在三线城市卖的不错。如果其他的鞋厂都在赚钱,那么你也有机会在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如果其他鞋厂都在亏钱,原创 2016-08-06 17:26:43 · 501 阅读 · 0 评论 -
门户、论坛、博客、SNS,网站模式的辨析
前一篇日志谈了对新版Discuz!X的质疑。联想到戴志康在《Discuz!X产品设计点滴分享》说的那段话SNS Portal BBS 这三个分别在中国起始于2009、1999和1997年的应用,从年龄上就不一样,积累下来的无论对与错的用户习惯更是千差万别,谈及融合,谈何容易!生硬整合的结果,就如同客厅里铺着70年代的水磨石地板,配一个21世纪豪华双开门冰箱,外加一套意大利餐桌,桌上还放着两原创 2016-08-06 17:05:56 · 1111 阅读 · 0 评论 -
详解互联网产品开发中的“快”字诀
当今互联网的发展,已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互联网产品的制胜原则就是一个字——“快”。在各种形态的产品研发中,我们始终贯彻如一的价值观之一就是“快”,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和诠释“快”?又会从哪些方面来执行贯彻这个原则呢?一、快速迭代,快做快发互联网产品不同于传统软件开发,我们面对的是上亿用户这样一个庞大的使用群体,他们是谁,有什么喜好,有何种习惯,会怎样使用我们的原创 2016-08-06 17:02:09 · 780 阅读 · 1 评论 -
开放、开源和标准
近2年,业内的同行最关心的几个互联网领域是:社会化媒体、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前段时间跟几位朋友移动互联网业内的从业人和创业者交流。所以,今天就特别在这个大移动互联网领驭下扯了一个大的话题:开放、开源和标准。1. 开放。案例一是facebook的F8开放平台,超过10万个应用程序都是通过facebook开放出来的api延伸出来的。案例二是twitter及其数量众多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原创 2016-08-06 16:58:36 · 1152 阅读 · 0 评论 -
互联网公司赚钱的3大类主要模式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TechCrunch Teardown栏目,希望本文能帮助到国内的创业者们。如果你想看到本系列所有的文章,请点这里。这篇文章将不在延续TechCrunch Teardown栏目一贯的风格——专门剖析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而是要来总结一下整个互联网业界的商业模式。我将从3个大类,13种小类(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为您分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本文将分为4个部分依次发表,依次总结三原创 2016-08-06 16:54:57 · 641 阅读 · 1 评论 -
互联网行业开放的现在和未来
如果说2011年是互联网开放元年,那么我们在2012年已经可以非常真切地体会到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了。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facebook在多个地区的流量已经超越了谷歌 ,且广告份额在不断激增;除了社交化的趋势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开放平台。开放趋势将彻底改变互联网的格局。国内最大的变化来自于腾讯。我们看到腾讯用一年时间建立了跨越PC终端和移动终端、从IM到SNS、从社区开放平台到游戏原创 2016-08-06 16:51:48 · 543 阅读 · 1 评论 -
新鲜传媒CEO:互联网创业划大圈还是画小圈?
【i黑马导读】上周,分别与两位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多年的老朋友交流,整个过程非常有意思。这两个人创业的起点和方向差不多,但因为他们选择的做法或者说格局很不一样,让两个人目前的状态看起来很不一样。A友是划大圈的路数,做的是平台级应用,做了3年融了2轮拿了1千万美金,团队超过300人核心产品还在开发中,现在他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在和VC见面融资,按他的话说现在做到的和他想做到的还有十万八千里,要做成原创 2016-08-06 16:47:28 · 359 阅读 · 1 评论 -
互联网创业者必答题:如果腾讯复制了你的项目
腾讯真的复制了我的项目! 被腾讯复制估计这是创业者最可悲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创业者希望自己的创业领域被互联网大亨过早的介入。原网易门户内容总监郭子威撰文更是声称如果“腾讯抄袭我,老子跳槽去腾讯!”,大吐创业者不快。 如果意向投资者问你“如果腾讯复制了你的项目,你该怎么办?”时,你该如何作答?如果你的项目真的被复制了,你又该怎么办?你该如何做才能把腾讯抛诸脑后?原创 2016-08-06 16:40:51 · 1778 阅读 · 0 评论 -
垂直互联网的思考
电商平台型企业征战十年,争的是广度、用户、价格。而征战的结果是大鱼挤兑小鱼,小鱼连挤兑虾米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互联网太透明,用户的变数性太大,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同质化严重,差异化小,所以,笔者认为平台之争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价格战之争,拼谁更有拿钱和烧钱的本事。而对于垂直细分类品牌,笔者认为他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重点、盈利点。垂直细分类互联网品牌价值何在?垂直类细分品牌,之所原创 2016-08-06 16:37:00 · 396 阅读 · 1 评论 -
雷军:四年前我唯一的错,就是把小米少估了个零
猎云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被广为所知的是三大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但今天雷军已经享受巨大的突破。当选福布斯亚洲2014年度商业人物的雷军先生,带领小米颠覆了全球手机市场。在小米的北京总部,福布斯杂志资深编辑范鲁贤 (Russell Flannery)与雷军先生就小米未来在国内外市场的增长展开深度对话。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Russell Flannery 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以下为采访原创 2016-08-06 16:35:01 · 1283 阅读 · 0 评论 -
解构微信:打败微信的将会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打败微信的将会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产品人都有思考过,但是打败微信的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我想这件事如果还未真正发生,那我们谁也无法给定确定答案,就像微信问世之前,盖过QQ风头的谁也不会相信是2011年才发布的微信。既然无法给定答案,那是不是就说这篇文章毫无意义?非也,本文将从微信功能解构、微信成功原因、目前困境等步骤为各位读者逐层剖析微信和其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最后试图为广转载 2016-09-02 20:33:56 · 137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