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定时分析与多核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1. 定时分析的成功案例
定时分析在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或信息技术课程中似乎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实际项目中,它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一个汽车项目中,欧洲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软件开发者接到了车身部门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这一代产品的最后一个,下一代产品的规划已经开始。此前的项目一直使用16位控制器,下一代计划更换为32位控制器。而在这个最后项目中,还计划进行一次小的功能提升,这不幸使系统达到了极限。
开发者利用自己在定时环境方面的经验,引入了GLIWA,并迅速集成了运行时测量和跟踪技术T1,快速消除了额外功能带来的瓶颈。但开发者并未满足于此,继续进行定时分析,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优化潜力。采取的后续措施非常成功,释放了大量计算时间,CPU负载也不断下降。
最终,开发者告知管理层,认为旧的16位硬件有可能运行下一代产品的功能。经过进一步调查,包括对下一代软件早期版本的测试,结果表明下一代硬件不再需要,现有的硬件就能处理所有功能。这家汽车制造商因此节省了整个硬件一代的开发成本、转换成本,以及32位版本可能带来的更高生产成本。几个月后,该汽车制造商的一位经理透露,整个行动为公司节省了约1200万欧元。
另外,在2009年,宝马在底盘领域的一个ECU项目中,使用了当时相对较新的“AUTOSAR Timing Extensions”(TIMEX)标准来制定定时要求。除了对定时要求进行正式描述外,这些要求还直接导入到测量和跟踪技术中并自动验证。宝马不仅对供应商开发的软件部分提出了定时要求,还对自己提供的软件定时提供了正式保证。这种做法得到了最终获得合同的供应商的高度认可。在项目过程中,自动运行时测量几次出现“红色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