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压缩技术全解析
1. 音频压缩的背景
在计算机存储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占用的空间差异巨大。文本所占空间较小,平均一本由一百万个字符组成的书,若不进行压缩,大约占用 1MB 的存储空间,因为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而图像则需要更多空间,正所谓“一图胜千言”。随着功能强大且价格亲民的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多媒体应用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文本、图像、电影和声音等数据的存储、显示、编辑和回放。声音的存储需求介于文本和图像或电影之间,这使得音频压缩变得至关重要,并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成为研究和实验的热点。
2. 声音的基本概念
2.1 声音的定义
声音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定义:
- 直观定义 :声音是我们的耳朵检测到并由大脑以特定方式解读的感觉。
- 科学定义 :声音是介质中的物理扰动,通过原子或分子的运动以压力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多种介质中传播,例如空气、水和金属等。我们通常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来感知它,但海洋动物能在水下产生和接收声音,敲击金属棒的一端也能在另一端检测到声音波。良好的隔音材料很少见,而真空是最好的隔音体,因为其中没有粒子来振动和传播扰动。
2.2 声音的属性
声音作为一种波,具有三个重要属性:速度、振幅和周期。频率是指单位时间(一秒)内发生的周期数,单位是赫兹(Hz)。声音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传播介质和温度。在海平面(一个大气压)和 20 摄氏度(68 华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速度约为 343.8 米/秒(约 1128 英尺/秒)。
人类耳朵对声音频率的敏感范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