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宽带的无线个人局域网中功率感知多跳分组中继MAC协议解析
1. WPAN相关基础概念
WPAN(无线个人局域网)是一种短距离个人通信系统,设备通常可在约10米范围内交换数据。其采用IEEE 802.15.3标准的微微网超帧结构,包含竞争接入周期(CAP)和无竞争接入周期(CTAP)。
- CAP :若信标中表明存在CAP,设备可使用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冲突避免(CSMA/CA)作为介质访问机制,在此期间发送命令或异步数据。
- CTAP :基于时分多址(TDMA)机制进行信道访问,用于数据或命令传输。管理CTA(MCTAs)可分配给设备,或设备使用时隙ALOHA机制进行访问。
WPAN覆盖范围通常围绕人或物体,在各个方向至少覆盖10米。为扩展微微网覆盖范围,引入了子微微网和邻居微微网的概念:
- 子微微网 :可由父微微网协调器(PNC)将部分计算需求转移到子微微网PNC,以扩大覆盖范围。
- 邻居微微网 :依赖父微微网,从父PNC获取专用CTA,目的是在无空闲物理层时,实现不同微微网之间的频率共享。
2. 现有路由协议问题分析
由于IEEE 802.15.3标准未定义中继方案,传统自组织路由协议(如AODV)采用跳数作为路由选择标准,倾向于将PNC作为中间节点。因为从任何源到任何目的地通过PNC的跳数为2,且一旦选择通过PNC的路由,除非发生PNC切换过程,否则无法更改。这会导致以下问题:
- 流量集中问题 :所有流
超宽带WPAN中功率感知MAC协议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47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