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炬丰科技-半导体工艺》
文章:通过一体式蚀刻工艺来减少通孔的缺陷
编号:JFKJ-21-1678
作者:华林科纳
引言
本研究针对12英寸晶圆厂近期技术开发过程中后端一体化(AIO)蚀刻工艺导致的图案失效缺陷。AIO蚀刻直接限定了沟槽和通孔的形状,然而,包括层间介电膜的沉积、金属硬掩模和湿法清洗的那些先前的工艺步骤会影响AIO蚀刻性能,甚至导致图案缺陷。研究表明,图案失效缺陷的数量与ST250的寿命密切相关,ST 250用于在金属硬蚀刻工艺后去除聚合物。实验表明,延长ST250上升时间并增加一个洗涤器工艺步骤可以获得与运行时间> 50小时的旧酸相当的缺陷性能。最终,增加了额外的洗涤器工艺来减少缺陷数量,并获得了4%的生产线末端产量。
介绍
半导体芯片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一系列协调的精密操作。众所周知,在这些操作的各个步骤中,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会被一层由微粒、有机材料、金属杂质和天然氧化物组成的残留物所污染。
在后端金属硬掩模(HM)蚀刻工艺和后端金属硬掩模蚀刻沟槽的侧面期间,羽流将蚀刻材料喷淋到晶片表面上。然后,这种材料可以与晶片上的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金属污染膜,随后进行湿法清洗操作,用一种含有水和稀释氢氟酸的清洗剂去除残留物。但事实上存在副作用,在金属硬掩模(HM)蚀刻后,当表面暴露于ST250湿法清洗的酸中时,薄膜材料性质会发生变化,这在金属HM的当前步骤中无法通过检查工具进行测量。在随后的AIO蚀
但是,这会导致刻工艺中部分蚀刻通孔(图1)。此外,更糟糕的情况是,当缺陷位于金属线边缘时,会发生金属桥接(图2),这将导致线端成品率严重下降。
图3显示了发现奇数/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