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击键动态和多模态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身份识别在众多应用场景中至关重要。传统的身份识别系统,如使用钥匙、密码、PIN 码等,虽然操作简便,但存在安全隐患。用户可能会忘记密码,密码也容易被盗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利用人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减少了记忆负担和令牌丢失的风险。本文将介绍击键动态验证方法以及虹膜和视网膜图像融合的多模态生物识别系统。
击键动态验证方法
- 背景与需求 :在实际办公环境中,用户常将密码写在工作站附近,这种方式风险较高,但仍较常见。因此,需要一种能抵抗暴力破解的简单密码验证方法。击键动态验证方法结合了基于记忆和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用户密码可以简单,但攻击者难以破解。该方法非侵入性,用户随机输入默认密码,攻击者不仅要知道输入内容,还要掌握输入方式,这增加了破解难度。此外,击键动态还能使暴力破解方法失效或变慢。
- 相关研究进展
- 早期研究 :击键动态是一种较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早期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1975 年,IBM 实验室首次有意研究打字风格的独特性;1979 年,SRI 国际开发了首个基于硬件的击键动态算法实现;1980 年,SRI 在国家标准局的资助下,其方法的准确率达到约 98%,证实了打字模式的独特性和可区分性。
- 后续研究 :1980 年,RAND 公司进行了类似研究,对七名秘书进行实验,得到 FRR(拒识率)为 5.5%、FAR(误识率)为 55%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