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印技术特性解析
1. 水印技术基础问题
在数字资产的水印应用中,存在一种 SWICO 攻击情况。例如,Bob 从自己手中的资产里减去他的水印 $W_B$,坚称这才是真正的原始资产。这样一来,Alice 手中的原始资产看起来就好像包含了 Bob 的水印。由此可见,单纯地给作品添加非盲水印,即便水印在不破坏宿主作品的情况下无法移除,也不足以证明所有权。
水印技术若要防止滥用,就必须建立合适的保护协议。同时,水印算法的具体属性也需结合其应用场景来确定。下面从协议角度探讨数据隐藏算法的主要特性,这些特性分析有助于判断算法是否适用于特定应用,也能为系统设计者选择算法提供指导。
2. 水印技术的主要特性
2.1 水印技术的容量
水印容量通常并非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算法,而是与宿主信号的特性、嵌入失真以及攻击强度相关。可以将其理解为某种技术能够较为可靠地承载的信息比特数量。容量是水印算法的基本属性,常决定该技术能否在特定场景中有效应用。
不同应用场景对容量的要求差异很大:
|应用场景|容量要求|
| ---- | ---- |
|安全导向型应用|几百比特|
|字幕或标签类应用|数千比特|
一般来说,容量需求会与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产生冲突,如下图所示: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容量):::process --> B(不可感知性):::p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