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智能铁路受电弓维护:工业4.0时代的创新方案
1 引言
受电弓于1879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沃尔特·赖歇尔发明。在20世纪,凭借其优越的特性,受电弓逐渐取代了其他用于为电动铁路和有轨电车供电的设备。它由安装在底架上的铰接系统(活动面板)组成,并通过绝缘子安装在机车车辆的车顶。活动面板支撑着集电头,集电头配备有与接触网导线直接接触的接触条。受电弓的工作高度可达3米,通过压缩空气装置升起,并通过适当校准的弹簧或气动驱动保持在设定压力。
目前,受电弓的维护是确保铁路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意大利现有的受电弓具备一级诊断功能,当加速度值超过极限时会发出警报。然而,为了降低铁路网络受损风险,节省时间、资源和资金,需要实施创新的维护策略。工业4.0的到来推动了预测性维护系统的不断发展,这些系统将在未来的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利用工业4.0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决策支持系统、增强现实等),提出一种创新的铁路受电弓维护管理方法。通过这种“4.0”方法,将技术工程方面与管理经济方面相结合,形成集成维护的新模式和新流程。具体而言,研究将整合三个技术宏观领域:受电弓的自诊断、全维护周期管理平台4.0以及增强现实维护系统。
2 维护4.0和增强现实的现状
铁路运输具有显著的环境、实用和经济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道路拥堵问题的加剧,提高“大规模运输”能力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然而,列车的可用性与部件的可靠性密切相关,数字化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借助车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诊断列车状态、预测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这比纠正性维护更具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