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的音乐与亚文化:从终极音乐节到朋克浪潮
终极音乐节的演变与影响
终极音乐节在奥斯陆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轨迹。古尔德布兰德森指出,哈根和约翰逊两代音乐节总监在节目编排上的差异,并不像争论中所显示的那样显著。在不同时期,两位总监都曾推动过类似先锋派的活动,也捍卫过音乐中的经典现代主义。
约翰逊在离开总监职位时的一番言论值得关注。他回忆起在卑尔根的活动,如将唱诗班和室内音乐团体迁至郊区购物中心,在公园悬挂约翰·佩尔森的鸟巢,安排卑尔根鼓乐队与冈比亚音乐家在萨蒂的《烦恼》伴奏下会面等。他认为将音乐“带出”的想法有些老套,真正重要的是让音乐走出乐谱,这体现了他对音乐自主性的捍卫,以及对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和传统音乐会聆听情境的重视。
自2009年以来,哈根逐渐从“策展人”转变为更具多才多艺和慷慨的艺术领导者。例如,传统的青年音乐家午餐音乐会得到了更高的关注。对历史作品的兴趣也日益浓厚,2016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成为了音乐节的核心。这一方面体现了成员机构的影响力,当年音乐节开幕与奥斯陆爱乐乐团两周内演奏完贝多芬全部九部交响曲的项目的最后一场音乐会重合;另一方面,哈根在音乐节网站上表示,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常被视为“现代主义本身的起点和基础”,这使他同时与西方音乐经典和奥斯陆的主要音乐机构建立了联系。
哈根还像约翰逊一样,展示了许多当代音乐的“元老”作品。不过,这些作品更多地代表了一群此前被忽视的边缘作曲家,如哈里·帕奇、阿尔文·卢西尔,以及女性艺术家伊莲·拉迪格等,这不仅是对经典的庆祝,也是对过去100年来当代音乐中经典定义的批判。
2010年代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实验美学融入了既定的音乐机构。2016年,在演奏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周后,奥斯陆爱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