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 马兰德与北欧新前卫艺术
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锋人物敢于突破传统,引领新的潮流。芬兰 - 瑞典艺术家兼诗人扬 - 奥洛夫·马兰德(Jan - Olof Mallander)便是这样一位在北欧新前卫艺术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关键人物。
马兰德的艺术生涯开端
马兰德出生于 1944 年,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起,他成为芬兰和北欧新前卫艺术的核心人物之一。在 20 世纪 70 年代,当芬兰主流艺术家和文化机构秉持极端左翼现实主义和亲苏理念时,马兰德将激浪派(Fluxus)、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引入芬兰。
他对原始前卫艺术理念的接纳极具开创性,有着反艺术和反体制的态度。与之前芬兰对先锋风格的借鉴不同,他引入的前卫艺术并非是被稀释或滞后的。例如,之前像作家贡纳尔·比约林(Gunnar Björling)或与《Quesego》杂志相关的艺术家,虽借鉴了欧洲前卫运动(如表现主义或达达主义)的风格创新,但这些运动的政治潜力在芬兰并未得到实现和重视。而马兰德之所以能成为例外,得益于他广泛的国际网络、对当代新前卫艺术的敏锐感知以及对艺术新事物的理解能力。
1966 年,马兰德访问纽约,邂逅了新前卫艺术的诸多表现形式,如激浪派、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在约翰·凯奇(John Cage)、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和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均有体现。他与美国、德国、日本和北欧的艺术家保持着积极联系,包括白南准(Nam June Paik)、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等。他作为前卫艺术的传播者,其角色类似于 E. L. T. 梅森斯(E. L. T. Mesens)或赫瓦尔特·瓦尔登(Herwarth W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