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先锋派传统:重塑、抵抗与革新
1. 先锋派的发展与转变
20世纪60年代,先锋派在北欧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到了1981年,丹麦作家兼评论家汉斯 - 约根·尼尔森抱怨新一代画家忘却了先锋派对艺术和艺术机构的批判态度,回归到传统绘画,庆祝艺术和艺术表达,这种新浪漫主义迅速得到投资者和机构的欢迎。
尼尔森认为这一欧洲趋势来自“中间一代(对于1968年来说太年轻,对于1977年来说太老)”。尽管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当时先锋派面临的困境。彼得·比格尔因1968年革命希望的破灭,将新先锋派视为无可救药的妥协;而尼尔森虽经历了同时代人对比格尔对新先锋派的否定,但并不准备埋葬先锋派。
比格尔坚持超现实主义是真正的先锋派运动,尼尔森则将超现实主义视为“有用的尸体”,认为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建立艺术运动与政治运动之间的联系,柏林达达运动和苏联先锋派也是如此。到了60、70年代,先锋派成为一种传统,年轻一代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尝试摆脱主流艺术。
以下是不同时期先锋派的特点对比:
| 时期 | 先锋派特点 |
| ---- | ---- |
| 60 - 70年代 | 成为传统,为年轻一代提供灵感,具有批判艺术和艺术机构的传统 |
| 80年代 | 新一代艺术家回归主流艺术形式,但常使用易腐材料;朋克运动等实验模式依赖不同的先锋派传统 |
| 90年代 - 21世纪初 | 对先锋派遗产的兴趣重新燃起,出现历史先锋派艺术的重演以及对新技术、新社会情况的探索 |
mermaid图展示先锋派发展的大致脉络:
graph LR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