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先锋派传统:重塑、抵抗与更新
1. 北欧艺术场景的分裂与文学先锋派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政治话语与商业奇观之间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政治话语派代表试图抵制北欧国家的右倾政治,并使艺术场景和相关机构激进化。这一“话语转向”聚焦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批判等政治主题,与北欧部长理事会的丹麦领导层产生冲突。最终,北欧理事会于2002年关闭了丹麦艺术中心(CDB),2005年关闭了Nifca。
Ekeberg认为,北欧艺术场景的分裂导致了北欧共同艺术对话的崩溃,使艺术界无力对抗右翼政治家对北欧机构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北欧组织者中盛行对北欧光线和风景的传统神话观念,这使得成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急于融入国际艺术舞台。然而,世界艺术中心对北欧艺术的兴趣,部分原因也源于这些神话观念。尽管一些北欧艺术家被纳入主流经典,但权力平衡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
在视觉艺术家逐渐转向全球艺术舞台的同时,北欧作家在21世纪初建立了新的北欧和国际网络。丹麦诗人Martin Larsen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麦没有文学地下圈,年轻作家缺乏小型出版社的支持。挪威作家Henning H. Bergsvåg也描述了挪威类似的情况。
瑞典杂志OEI和2001年的In the Making节促使人们重新发现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先锋派以及相关的法国和美国传统。一群年轻作家接管了哥本哈根的小型出版社Basilisk,出版了B16系列,旨在引入未完成和非传统的作品。此外,Øverste Kirurgiske小组出版了同名小杂志和小型出版社Biblioteket Øverste Kirurgiske,其每月的朗诵表演系列以实验风格、幽默派对精神和疯狂插曲而闻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