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演进与未来趋势
1. 网络连接与MPLS技术的应用
在网络连接方面,如果为了保留已有投资而需要使用传统连接,当传统连接不再具有成本效益时,应将其迁移到IP连接。若因公用事业对额外安全性的需求而保留传统连接,则可推迟向目标网络的迁移。
除了持续支持传统连接外,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优势,建议使用MPLS技术。具体而言,应在端点子集之间创建一个或多个虚拟专用路由网络(VPRN,即L3 MPLS服务),每个子集为一个封闭用户组。这样,每个VPRN都可作为独立的IP网络进行管理,实现封闭用户组之间的流量分离,增强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个端点都必须是VPRN(或其他MPLS服务)的成员,端点之间的IP连接可与所有配置的MPLS服务同时维持。此外,如果使用网络服务提供商(NSP)的VPRN服务来创建广域网(WAN)或现场区域网络(FAN)链路,这些NSP VPRN与为公用事业端点配置的所有L1、L2和L3 MPLS服务完全独立且透明。
使用配置系统可通过使用模板简化大量连接的配置。
2. 运营支持系统(OSS)的演进
2.1 OSS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转型和迁移,有必要发展一套丰富的运营支持系统(OSS),并简化网络运营和网络管理组织、政策及流程。网络元素供应商提供的元素管理系统(EMS)在网络管理能力上差异很大。OSS不仅增强了EMS的网络管理功能,还能跨多个网络产品(可能来自多个供应商)提供额外功能以及其他网络管理功能。对于预计要支持大量应用并扩展以支持大量端点的智能电网网络而言,保持最新的OSS对智能电网的成功至关重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8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