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行政单位划分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化,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体系和名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行政单位划分:
夏商周时期
- 邑:早期的行政单位,多为城市或城镇。
- 乡:较大的村落或聚落。
- 里:较小的村落,通常是乡的下一级单位。
秦汉时期
- 郡:大型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代的省。
- 县:郡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市或县。
- 乡:县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乡或镇。
- 里:乡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村。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州:比郡更大的行政单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省。
- 郡:州下的行政单位。
- 县:郡下的行政单位。
- 乡:县下的行政单位。
- 里:乡下的行政单位。
隋唐时期
- 道:大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代的省或更大。
- 州/府:道下的行政单位。
- 县:州或府下的行政单位。
- 乡:县下的行政单位。
- 里:乡下的行政单位。
宋朝时期
- 路:大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代的省。
- 府/州:路下的行政单位。
- 县:府或州下的行政单位。
- 乡:县下的行政单位。
- 里:乡下的行政单位。
元朝时期
- 行省:大的行政区域,元朝首创的,类似于现代的省。
- 路:行省下的行政单位。
- 府/州:路下的行政单位。
- 县:府或州下的行政单位。
- 乡:县下的行政单位。
- 里:乡下的行政单位。
明清时期
- 省:大的行政区域。
- 府/州:省下的行政单位。
- 县:府或州下的行政单位。
- 乡:县下的行政单位。
- 里:乡下的行政单位,清朝晚期改为“村”。
清朝末期及民国时期
- 省:大的行政区域。
- 道:省下的行政单位。
- 府:道下的行政单位,后来废除。
- 县:道或直接隶属省的行政单位。
- 乡:县下的行政单位。
- 村:乡下的行政单位。
这些行政单位在不同朝代的具体功能和管辖范围可能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遵循着从大到小、逐级分层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