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机器人编程教育正在飞速的发展,市场规模更是增长迅速。随着科技教育不断地受重视,新时代对高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都在促使机器人编程教育市场不断扩大。格物斯坦表示: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型、素质型人才将拥有更多选择机会。而科技素养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过程,会对孩子未来成长与人生轨迹产生重要影响,越早接触机器人编程教育,就能越早拥有应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人的本性其实是害怕面对问题的,在这一点上,成人是这样,更不要提是孩子。但是,我们害怕面对问题并不代表生活就是一帆风顺,不会有问题发生。如果这样想,那就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骆驼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他去自然地体验生活的本来面貌,培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机器人赛事是一个好机会,且不谈技术层面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人际沟通和合作方面,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导师之间,自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挫折教育。如果面对问题不能积极应对,这就是挫折,这也是自然后果。面对国内机器人教育,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家长要界限感分明,让孩子去体会他行为、感受的自然后果,其实也是让孩子去自然地接受挫折教育,因为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参加比赛自然也会有奖项、排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慢慢体会:有时候你付出不一定会有你希望的结果,但是你不付出是肯定是不会有一点结果的。用“创新”两个字标签此类学校,来自于媒体,目的是方便区分与所谓传统学校的差异,其实着实有些误解。
这类“创新”学校只不过在做更回归教育学常识,更回归“培养人”这样符合教育本质的事情。学校发展一定是在不断创新的,而系统灵活的一类学校,能够走得更快,也迭代得更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和所谓传统学校是有冲突甚至对立的。
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我发自内心地说,中国国家课程大纲真的很好,最近即将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新大纲也会更加切合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但什么影响了我们这么好的大纲落地?个人浅见有三点:老师少,没时间,难配合。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都将随着人工智能而带来升级与变革,将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入玩具中,是自然趋势。另一方面,教育机器人生产商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缺口,还是当代社会整体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更加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甚至人工智能相关教育,而涵盖了编程、物理学、基础数学知识,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能让孩子更早接触人工智能产品的机器人教育,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常说的创造力指的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里,我们总结了培养创造力的八个维度。分别是:“科学素养、好奇心、想象力、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意志品质、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又是如何教育的呢?传统教育的特点在于:老师为主、标准答案、知识灌输、重理论轻实践、闭卷考试等等。我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我们的教育恰恰与这样的理念在背道而驰。因此,机器人教育教学创造性从哪里来?小狮认为有三个基本元素,那就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机器人教育是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这些能力呢?
我们都知道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而发展机器人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重要方法就是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给孩子呈现富有挑战的,开放拓展的创意思维素材。除了激发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机器人教育还能培养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重要能力。
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讲,特别是3-16岁阶段,是孩子认知方法的重要养成阶段,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机器人,可以通过积木搭建和组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锻炼孩子双手配合能力和空间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积极思考,手脑协调。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机器人课程的学习,熟悉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在机器人的搭建过程中了解其中的组成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索如何让作品更加合理,通过简单的程序模块,了解编程逻辑,并结合搭建使作品完成指定的任务,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机器人教育教学团队协作能力在机器人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在日常的作品搭建时,通常是几个小伙伴共同努力协作完成,在机器人的各类竞赛中,许多项目通常也是需要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成绩,斩获奖牌。在协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建立目标责任感和专注力。机器人课程,每节课都有一个课程目标。孩子要通过所学零配件知识,快速找到完成目标的零配件、快速找到动力组件和连接工具,然后根据所学搭建、动力和编程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目标。儿童机器人套件长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形成解决问题的正反馈体验,这样的孩子会更有责任感,也更乐观。
综上所述,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缺口,还是当代社会整体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更加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以及人工智能相关教育,而涵盖了编程、物理学、基础数学知识,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能让孩子更早接触人工智能产品的机器人教育,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