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 Linux 系统基础与硬件支持解析
1. 库加载与系统启动概述
在系统运行中,像文件系统这类库通常只在系统 RAM 中加载一次,并且同一副本会被所有使用该库的应用程序共享。不过在嵌入式系统里,有时更倾向于采用静态链接,即库成为应用程序二进制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当一两个应用程序仅使用库的部分内容时,静态链接可避免在嵌入式系统存储设备中存储整个库。而在将专有应用程序与受严格 GPL 许可证而非 LGPL 许可证保护的特定库进行链接时,情况会变得更复杂。
系统启动主要涉及三个软件组件: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内核(kernel)和初始化进程(init process)。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启动时运行的首个软件,高度依赖目标硬件。它会进行底层硬件初始化,然后跳转到内核的启动代码。
内核早期启动代码在不同架构间差异较大,会先进行自身初始化,再为 C 代码的运行搭建合适环境,之后跳转到与架构无关的 start_kernel() 函数,此函数会初始化高级内核功能、挂载根文件系统并启动初始化进程。在高级内核初始化过程中,会调用特定平台的代码,不同支持架构的代码有所不同。例如,部分 PowerPC 系统会借此机会设置特殊内存映射和串行诊断功能的最小版本,主要用于调试。
后续系统启动由根文件系统中的初始化程序在用户空间完成。
2. 引导配置类型
系统所选的引导配置类型会极大影响引导加载程序的选择、配置以及主机中的软硬件类型。设计系统时,需先确定开发和最终产品可能使用的引导配置,再选择能适应不同引导设置的引导加载程序。并非所有引导加载程序都能从磁盘设备引导内核。
所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