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旋律塑形变换
1. 引言
音乐旋律的形状一直是音乐创作和分析中引人入胜的元素。以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旋律为例,有些旋律线条优美流畅,如一条平滑的曲线;而有些则较为曲折,由许多直线段和尖锐的峰谷组成。
我们可以将这些旋律的形状提取出来,绘制在时间 - 音高的坐标轴上,直观地展现旋律的走势。这种对旋律形状的观察并非新鲜事物,但它持续为音乐创作带来灵感。与将乐谱转化为形状不同,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形状作为一种创作工具,通过对一组音符施加特定形状来修改旋律。
2. 塑形函数模型
2.1 塑形函数
我们考虑单变量函数 (f: X \to Y),将定义域 (X) 中的值映射到值域 (Y) 中的值。对于定义域 (X) 中的每个 (x),函数 (f) 都将其映射到值域 (Y) 中唯一的 (y),即 (f(x) = y)。
在音乐领域,我们关注一类包含常见且有趣曲线的单变量函数,例如:
- (y = x^2 + 15x - 32)
- (y = \sin(x + 0.3482))
为了将这些函数应用于音乐,我们规定其定义域为全音符时间,这样函数的定义域就能包含旋律或乐谱中每个音符的位置。值域则为实数。我们将这类函数称为塑形函数。
塑形函数的值域可以是任意实值线性区间,如 ([0…1]) 或 ([-1…10])。这些函数可以用图形表示,其中 (X) 轴表示全音符时间,(Y) 轴表示函数值。例如,抛物线 (y = -x^2 + 2x) 或由线段组成的分段线性图形。
2.2 音高范围解释器
目前,塑形函数的值域并非基于音高,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