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振荡反应到机器人技术:化学、物理与计算的奇妙之旅
1. 引言
现代社会高度依赖信息。随着大数据时代和物联网的到来,对快速且节能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存储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信息存储和处理是一项极其耗能的任务。2016 年,全球数据中心估计消耗了超过 416 太瓦时的电能,超过了同期英国的用电量(300 太瓦时)。据估计,约 3.2%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源于高性能计算。此外,超级计算中心的能耗每四年就会翻倍。因此,寻找新颖、受生物启发且节能的计算技术成为了具有社会和环境重要性的领域。
另一方面,大自然创造了基于生物硬件的极其复杂且节能的计算系统——人类大脑。大脑的大脑皮层约有 100 - 200 亿个神经元,小脑还有 550 - 700 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大量的连接造就了其结构的复杂性,每个神经元最多可与其他神经元形成 10⁴ 个突触连接。因此,这个拥有 9×10¹⁰ 个节点和 4×10¹⁴ 条动态加权链接的网络是难以复制的,尽管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它的结构和能力仍有许多未知之处。这种惊人的结构赋予了我们创造力和智慧,也推动了对模仿大脑某些功能(如语音或面部识别)的计算系统的研究,这属于人工智能(AI)的范畴。
大多数软硬件 AI 实现尝试使用数字(二进制)和严格确定性的算法来模仿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这只是经典图灵机发展的下一步。人造系统(希望如此)缺乏创造力,其目标由人类制定并嵌入硬件和/或软件中。尽管开发真正有创造力的 AI 通常被比作打开潘多拉魔盒,就像灾难性科幻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但该领域的研究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AI 的概念也渗透到了其他科学领域,包括化学和材料科学。因此,分子逻辑、分子计算、非常规计算和物质内计算等独立但部分重叠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