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 DevOps:最佳实践与策略
1. 主干代码的可发布状态
确保主干(master)始终处于可发布状态至关重要。虽然会使用发布分支进行热修复和模拟特定版本,但不允许使用功能分支。每个工程师都能信任并基于主干进行构建,因为其质量与任何发布分支相当。
若工程师提交代码后,经历漫长的集成和测试周期,两周后才收到一堆 bug 列表,这会严重干扰工作流程,此时工程师可能都忘了为何做这些更改。但如果能在 90 分钟内得到反馈,确认提交已集成到主干且一切正常,就能让工程师放心地进行更改,还能减少上下文切换带来的浪费。
2. 保持简单原则
许多工程团队倾向于使用复杂的分支源代码控制树,但多数情况下应避免这种做法。相关研究表明,基于主干开发而非长期功能分支开发与更高的交付性能相关,且不受团队规模、组织规模或行业影响。
高性能团队遵循小批量工作和内置质量的原则,保持分支生命周期短(少于一天的工作量),并频繁将其集成到主干。每次更改都会触发包含单元测试的构建过程,若过程中任何部分失败,开发人员会立即修复。
Puppet/DORA 2017 年度 DevOps 状态报告也指出,以下开发实践有助于提高软件交付性能:
- 每天将代码合并到主干。
- 分支或分叉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少于一天)。
- 活跃分支少于三个。
团队若没有代码锁定期,软件交付性能会更高。若分支合并和集成时间超过一天,这是一个警告信号,需审视实践和架构。
为避免复杂构建过程带来的环境不匹配问题,可按 Kief Morris 建议,测量单个更改的周期时间并分析价值流,考虑合并和合并后测试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