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o van Rossum为了在打发时间,决心开发一个新的脚本解释编程,作为ABC语言的一种继承,替代使用Unix shell和C语言进行系统管理,担负同Amoeba操作系统(英语:Amoeba (operating system))的交互和异常处理。之所以选中Python作为编程的名字,是因为他是BBC电视剧——《蒙提·派森的飞行马戏团》(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的爱好者。
我去,被这一段震惊了,确实有些牛人,生来就和我们不同。
怪不得荷兰有光刻机,这随便就搞出一个这么牛的语言。
每天这个练习题太扯了,视频和文字讲的都是故事,结果让我选字符串语法。
感觉就像小时候,出水痘在家,到学校就赶上期末考试一样。我咋知道怎么选,老师也没教呀!
看看参考资料,有介绍的文章,结果还要付费看专栏。
还交了一个什么学习激励保证金,我11:50交的,开始学习,看完视频0:10分了,不知道算不算当天没有履约?
还要自己找点资料才行,好在网上网上到处都是。
真是老了,不会玩了。
大家可以监督我,看我能不能学会?!
一、Python为什么这么流行?
Python之所以如此流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语法简单明了:Python的语法设计非常简洁,易于学习,是许多初学者入门编程的首选语言。
- 高级语言:Python是一种解释型语言,这使得开发过程比编译型语言(如Java或C++)更加快速和简便。
- 丰富的库和框架:Python有着庞大的库和框架支持,例如科学计算库NumPy、Pandas,网页开发框架Django和Flask,以及机器学习库TensorFlow和scikit-learn。
- 社区支持:Python有一个活跃的开发者和用户社区,这使得问题解决更加迅速,同时也有许多高质量的开源项目和代码可供使用。
- 跨平台:Python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中运行,包括Windows、Linux和Mac OS。
- 应用广泛:Python被广泛应用于网页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网络爬虫、自动化运维等多个领域。
- 科研领域友好:Python在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等领域被大量使用,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都推荐使用Python。
- 强大的兼容性:Python可以轻松地与其他语言(如C++、Java等)进行集成,也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库调用系统级别的功能。
总的来说,Python的流行离不开其简洁易懂的语法、丰富的库和框架支持、活跃的社区、跨平台特性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二、Python的起源和发展
Python是由Guido van Rossum于1989年底在荷兰创建的一种解释型、面向对象、动态数据类型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Python的设计哲学强调代码的可读性和简洁的语法,使得开发者可以用更少的代码完成更多的任务。
Python自发布以来,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和发展。在Python 1.0中,增加了lambda, map, filter and reduce等功能;Python 2.0引入了内存回收机制并构成了现在Python语言的基本框架。此外,Python的标准库也一直在不断地扩展和丰富,提供了对多种应用领域的支持,如Web开发、科学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Python的流行离不开其开放和共享的社区文化。Python社区非常活跃,有大量的开源项目和代码可供使用,同时也有许多专业的开发者和用户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这使得Python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Python在这些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著名的机器学习库和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Keras等,都是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
目前,Python已经发展到了3.x版本,并持续得到改进和更新。Python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强调易用性、可扩展性和与其他技术的集成能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三、直观的感受Python
示例1:简洁明了的语法
Python的语法设计非常简洁,可以用很少的代码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快速排序算法的示例:
def quick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pivot = arr[len(arr) // 2]
lef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middle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igh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eturn quicksort(left) + middle + quicksort(right)
print(quicksort([3,6,8,10,1,2,1]))
# 输出: [1, 1, 2, 3, 6, 8, 10]
这段代码仅用了几行就实现了一个高效的排序算法,充分体现了Python代码的简洁和优雅。
示例2: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Python有着丰富的数据处理库,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以下是一个使用pandas库处理和分析CSV文件的示例:
import pandas as pd
# 读取CSV文件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 数据清洗和处理
data = data.dropna() # 删除缺失值
data['new_column'] = data['column1'] + data['column2'] # 添加新列
# 数据分组和聚合
grouped_data = data.groupby('category')['new_column'].mean()
# 数据可视化
grouped_data.plot(kind='bar')
这段代码展示了Python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强大能力,通过几行代码就能实现复杂的数据清洗、转换和可视化操作。
示例3:机器学习库的支持
Python有着丰富的机器学习库,可以方便地构建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以下是一个使用scikit-learn库实现K-means聚类的示例: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numpy as np
# 生成随机数据
X = np.random.rand(100, 2)
# 构建K-means模型并训练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0).fit(X)
# 使用模型进行预测和可视化
predictions = kmeans.predict(X)
plt.scatter(X[:, 0], X[:, 1], c=predictions)
plt.show()
这段代码展示了Python在机器学习方面的能力,通过几行代码就能构建和训练一个K-means聚类模型,并对数据进行预测和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