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中的城市农业:机遇与挑战
1. 农业现状与未来走向
当前农业和食品分配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它不仅无法满足全球的粮食需求,还导致了约26%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造成了土壤退化、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并且存在许多道德存疑的做法。
我们正站在农业4.0的黎明边缘,第四次农业革命可能带来两种走向,一是进一步追求技术进步,二是由粮食主权驱动、农民主导的农业复兴。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分歧在不同文献、不同人群和不同研究与实施机制中体现。不过,通过城市农业实验室,有可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找到相互支持之处,并充分利用政治和经济意愿。
2. 城市农业概述
城市食品生产和分配具有异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市食品系统涵盖了城市中食品的生产、加工、分配和零售等多种方式,包括工业生产并在远方包装的食品、城市周边农村种植的食品以及城市内农业项目生产的食品。
城市农业可定义为在城市或建成区进行的涉及粮食种植或动物饲养(如家禽、牲畜、蜜蜂)的农业景观生产。由于这些地区土地需求高且空间不适合机械化 farming,城市农业通常依赖小规模种植和手工操作。
城市农业活动和分配系统在世界各国的城市中多种多样,包括阳台或屋顶种植、城市农场、小块土地分配、游击园艺、城市养羊、养鸡、养蜂、觅食和拾穗等。这些活动可以是住宅、机构、社区、集体、非营利、教育或商业性质的。食品可以直接食用、出售、交易、交换或赠送,它们可能挑战现有系统,也可能顺应现状。城市农业的当前和潜在产量因地理位置、文化规范、土地利用规划和分配系统而异,对一个城市蔬菜需求的潜在生产能力预测在1.5% - 77%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