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的生活记录:迈向个人大数据的实现
个人大数据的潜在问题
个人大数据虽然能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但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过度依赖个人大数据档案,会导致人们产生认知懒惰,损害记忆能力。因为人类记忆具有可塑性,若某些记忆长期不用,其功能可能会丧失。此外,用技术替代生物记忆来构建个人身份和意识,可能会引发自闭症或精神分裂症。个人大数据还可能成为双相和单相抑郁症患者病理性沉思的源头,回忆不良经历会加重创伤后应激障碍。不过,开发更多个人大数据应用,有助于减轻对生物记忆能力的影响。
未来方向与建议
基于智能手机的生活记录技术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大量研究来吸引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关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1. 智能手机用于生活记录的局限性
- 性能与存储 :智能手机作为紧凑的生活记录平台,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上远不及PC或笔记本电脑。要存储一个人一生的数据,大约需要1TB的存储空间。
- 数据捕捉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使得捕捉相关信息变得困难。智能手机的捕捉设备在有效捕捉方面存在挑战,如需要特定的方向和定位,且在质量和数量上也有待提高。
- 网络与带宽 :尽管网络和带宽技术已有显著改善,但在传输和访问大量个人大数据时仍可能出现问题。
- 传感能力 :现代智能手机的传感能力相对基础,目前主要依赖视觉和声学传感技术,只能捕捉生活经历的片段。因此,需要集成先进的传感技术,记录情感、情绪等信息,并探索先进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智能手机生活记录迈向个人大数据的挑战与方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