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毛细管中CO₂和R22制冷剂流动特性的比较研究
1. 引言
全球市场对空调和制冷系统的需求持续增长,由于生态问题,需要采用新技术来使用环保型制冷剂。由于氯氟烃(CFCs)和氢氟烃(HFCs)具有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和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其使用已被避免。二氧化碳(CO₂)是一种天然制冷剂,具有零ODP和较低GWP等良好的环保特性。在许多制冷应用中,约80%采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VCR)。在VCR循环中,膨胀装置至关重要,它能维持高低侧之间的压力差。可用于VCR循环的膨胀装置有多种,如节流孔板、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等。其中,毛细管结构简单、经济且能自动调节,因此常用于许多小容量制冷系统。通过选择合适的管径、长度和内表面粗糙度,可以实现所需的制冷剂流量。
超临界CO₂循环一半在临界点以上,一半在临界点以下,而R22制冷剂的VCR循环是亚临界循环。超临界循环中管内流动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超临界和亚临界循环进行比较。此前已有许多关于毛细管的研究,但关于超临界CO₂和亚临界R22在直毛细管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超临界CO₂和亚临界R22系统,分析各种毛细管尺寸对质量流量的影响,这与系统性能直接相关,有助于为给定质量流量选择合适的直毛细管尺寸。
2. 数学模型
为CO₂和R22制冷剂建立数学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 整个管内管径恒定。
2. 管内表面粗糙度均匀。
3. 管内为绝热一维流动。
4. 亚临界流动为均匀流动。
5. 热力学循环达到平衡。
6. 入口损失极小。
利用质量、动量和能量的基本原理设计模型,将整个毛细管划分为小的离散单元,以感知流体特性的变化。在CO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