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表面粗糙度优化与微观结构演变技术研究
在金属加工领域,表面粗糙度和微观结构是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探讨通过田口方法优化轧制钢(AISI 1040)面铣削过程中的表面粗糙度,以及通过各种剧烈塑性变形技术实现微观结构的演变。
田口方法优化轧制钢面铣削表面粗糙度
在众多制造工艺中,加工过程对于生产具有良好表面光洁度和精确尺寸的成品至关重要。面铣削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操作,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冲压模具和造船等工业领域。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寿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磨损、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为了满足客户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通常需要进行额外的抛光操作,这显著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在制造的初级阶段控制表面粗糙度是非常必要的。
实验方法
-
实验设置 :选用轧制钢(AISI 1040)作为工作材料,其化学成分如下表所示。制备尺寸为 48 × 48 × 12 mm 的试样,并按照 L27 正交阵列进行实验。使用垂直铣床(HURCO - VM10)进行面铣削操作,采用直径为 80 mm、带有七个均匀分布的氮化钛(TiN)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的刀具。使用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试仪(MITUTOYO,型号:SJ - 201P)测量表面粗糙度(SR),为避免误差,取不同位置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材料|化学组成 (wt%)|C|Mn|Si|S|P|
|----|----|----|----|----|----|----|
|AISI 1040| |0.42|0.9|0.31|0.05|0.05| -
输入参数选择
表面粗糙度优化与微观结构演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