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时域仿真与鲁棒控制策略解析
1. 时域仿真结果
在电力系统中,故障后的电压和电流变化是评估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依据。当系统发生故障后,与电网相关的功率几乎回到故障前的值,因为故障前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X)微不足道。随后,由于正反馈以及无功功率控制的不稳定电压效应(如图7.4所示),公共耦合点(PCC)电压开始上升。在t = 3.13s时,PCC电压升至1.2 p.u.(如图7.17a所示),这可能会触发另一次孤岛检测过程,并在延迟0.16s后(即t = 3.29s)进行相应的孤岛检测确认。然而,在t = 3.0s激活的初始孤岛检测在t = 3.16s得到确认,并使图7.4中控制器的无功功率通道失效(KQ = 0)。因此,PCC电压恢复到允许范围内,系统继续自主运行。图7.17c和d显示了对应于A相的变流器均方根电流和瞬时电流。
与图7.16a的案例研究类似,图7.17案例研究中的PCC电压偏差在t = 3.13s至t = 3.16s期间也受到限制。当PCC电压试图超过1.2 p.u.(即达到1.22 p.u.)时,通过设置Kv = 0(图7.4)来实现这一限制。
2. 自主模式下的系统响应
系统在自主运行模式下对负载变化的瞬态响应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初始时,系统处于稳态,分布式发电(DG)单元以1.01 p.u.的PCC电压向负载输送0.82/0.0 p.u.的有功/无功功率。系统经历了两次连续的负载变化,分别在t = 3.0s和t = 3.1s时,通过改变负载的电阻R和电感L(如图7.1所示)来实现,对应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阶跃变化分别为0.2 p.u.和0.1 p.u.。
图7.18a和b显示了PCC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