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模式共享需求工程过程基本原理
1. 需求工程模式概述
需求工程(RE)模式以一种指导性的格式呈现,包含了不同项目中成功实践的反复观察结果。这种格式使模式内容易于获取,模式中包含问题与解决方案的配对,便于针对特定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而且,这些模式仅来源于已证实的实际经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从定义上来说,RE 模式支持过程知识的复用。此外,它们还可用于需求工程过程改进的多个方面,例如建立共识、验证决策、支持培训以及促进过程评估等。
2. 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模式最初源于土木工程领域,后来被软件工程师采用,用于对良好工程实践进行格式规范且具有指导性的描述。最初,模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方面,如今,过程模式已成为一种广为人知且成熟的知识转移格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质量模式、技术经验包、过程模式和反(过程)模式等。
模式描述通常包含要实现的目标、模式适用的问题陈述或上下文,以及解决该情况的推荐行动。其他元素还包括模式实施的说明、实施经验和已知使用示例。明确地以潜在冲突力量来表述问题陈述,能使模式更具实用性,因为它们能直接解决项目团队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质量模式(如 RE 模式)采用基于明确描述的经验观察提供规范性描述的概念。经验工厂范式就是基于相同概念构建的过程改进框架,它使用所谓的“经验包”(类似于模式)来提供经实证确立且值得信赖的经验。
3. 模式向量
3.1 模式向量的概念
模式向量是一种紧凑的模式表示法,它将解决问题的指令与使用该指令的条件相结合。以 Christopher Alexander 的《建筑的永恒之道》中经常被引用的“窗户位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