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论证的设计原理的超媒体支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通过商业和工业案例研究、详细的实验室分析以及持续的设计改进,我们一直在反思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协作分析、建模和设计的热潮中共同决定着成败。如今,Compendium 技术和工具已经成熟,一个指导小组(部分作者组成)正在协调开发一个开源的 Java 超媒体 IBIS 映射工具,其国际用户群体涵盖政府、非政府组织、教育和商业领域。
愿景
在软件设计领域,曾经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愿景。大约从 1986 年开始的十年间,许多领先的计算机科学和人机交互研究小组都受到类似愿景的驱动。当时的研究社区设想,超文本群件能够轻松捕捉和构建设计原理(DR)中涉及的各种非正式和正式知识。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会议中即时捕捉他们的思考过程。直观的图标视觉网络能够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式分析,他们无需学习晦涩的形式化方案就能对系统需求做出切实贡献。捕捉到的 DR 可能具有可重用性,或者至少能通过提供一个框架帮助重建决策过程,从而对系统的维护和演进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这个愿景虽然充满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DR 捕获问题”是一个关键难题。这一问题困扰着所有 DR 相关工作,实际上也是所有试图有意义地捕捉人类推理和话语元素的知识管理工作的难题。如何在不干扰设计过程本身,也无需专门安排人员维护原理库的情况下,获取高质量的输入到原理管理系统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成本 - 效益的权衡就像走钢丝一样艰难,这使得我们将精力集中在“即时价值,长期价值”的目标上。正如 Grudin 所指出的,群件系统中投入努力的人和受益的人不能存在差异。设计师不可能仅仅为了一个可能未知的人在未知的时间为未知的任务而无私地输入高质量的 DR,必须要有即时的价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