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由捕获:挑战与“副产品”方法
在软件项目和设计领域,设计理由(DR)的捕获和有效利用一直是重要的议题。设计理由包含了决策背后的原因、设计选择的依据等关键信息,对于后续的分析、沟通以及项目的维护和改进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实际操作中,设计理由的捕获面临诸多挑战。
设计理由的结构化与分析
当对设计理由进行结构化处理以支持后续分析时,信息应根据分析人员的需求进行组织。若结构化的目的是为沟通提供框架,那么确定一个能聚焦沟通的结构就至关重要。
设计理由被捕获和结构化后,可被设计环境之外的人员用于分析制品以及设计过程中决策的影响。但由于设计问题的复杂性,因果分析在设计中困难重重。同样的过程在不同环境中可能导致不同结果,决策的影响也难以完全知晓。因此,在分析设计过程时,不应过度强调所捕获决策的影响,因为效果可能由其他因素导致。为了减少这一障碍,可以结合使用其他工具和方法,如民族志、访谈以及对项目成本和成功指标的定量分析等,以更全面地了解设计过程。
设计理由捕获的障碍
设计理由作为一种有效的反思、沟通和分析工具,面临着认知、捕获、检索和使用等方面的限制。可能存在设计理由未被考虑、虽被考虑但有意或无意未被记录、记录后无法检索或检索后无法有效应用等情况。
设计理由的一个重要意图是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的设计师之间传递信息,以及促进同一时间工作的设计师之间的沟通。研究设计理由的目标是提高设计质量,但开发支持设计师在设计问题上进行沟通的计算机系统存在根本障碍。因此,设计理由的重点应放在确定最适合任务的工具上,采用不太持久的沟通模式,更注重支持设计过程而非设计工具,并创建针对单一目的进行优化的系统,这些都是改进设计的必要步骤。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