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原理:理解障碍与机遇
设计原理(DR)在设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旨在支持设计师记录和交流设计背后的论证与推理。然而,开发能够有效捕捉和利用设计原理的系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挑战,并分析不同设计理论视角下设计原理的潜在益处和障碍。
1. 设计原理评估技术的不足
在评估技术方面,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即难以确定组织内集成开发环境(IDE)实施所带来的贡献。像IDE这类系统的成本相对容易衡量,只需将开发承包商的发票金额相加即可,但这并未涵盖系统的真实生命周期成本。而且,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技术来衡量分布式协作系统的效益。在识别出的212条与系统贡献相关的声明中,仅有6%是真正可衡量的效益,26%是可归类为有形但不可衡量的效益,68%则是无形效益。
2. 设计知识捕获的挑战
从VentureQuery案例研究结果来看,当设计活动不仅在正式会议中进行,还在非正式和个人场合发生时,捕获完整的设计原理(DR)面临困难。如果完整性是系统DR的关键属性,比如用于提供解释性知识库时,那么设计知识捕获就是研究中最为紧迫的挑战之一。设计无处不在,它既可能发生在正式的可捕获环境中,也可能出现在个人的脑海里,如乘坐火车时的思考。这种普遍存在的设计捕获挑战引发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确保捕获更完整的设计知识库,除了符号表示和支持工具外,DR过程的规范或许有所帮助。然而,对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实施过程规范往往困难重重,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削弱其创造力。探索将DR技术更好地融入设计师日常工作的方法,以及提供更完善的DR捕获工具支持,可能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
3. 设计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 技术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2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