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RP应用的配套管理制度建设

本文探讨了企业ERP系统上线后,由于缺乏相应管理制度而导致的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指出企业需从岗位职责、配套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提高ERP系统的实际效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

作者:山东勇哥

企业ERP上线验收之后,ERP的应用逐渐成为企业经营运作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一部分企业的ERP使用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企业没有建立与ERP应用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手段一但发生变更,企业必须针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升级变更,以期适应新管理手段的的推进。如果只重视ERP系统的实施,而忽略了配套制度的建设,就如同“穿新鞋,走老路”,系统应用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后,必须考虑一下三个层次管理制度的修订——

l 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员工工作职责和内容的说明和指导,当企业ERP推行后,员工的工作方式发生质的改变,甚至他们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都要做出调整。传统的手工方式中,内部流转的是纸质的业务单据,单据的制作和送达是业务处理的核心,而ERP系统应用中,处理的重点更多的是业务数据的录入和处理,因此,工作职责和内容有了显著的变化,企业必须调整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以指导员工明了自己的工作重点和职责,从而指导他们使用ERP系统。

l 配套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企业的法律,鼓励或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当ERP实施应用之后,管理制度的约束行为更为重要,必须明确员工如何进行ERP作业,管理制度必须促进ERP的内部推行和使用,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表现最直接的评价,并直接将将惩兑现。在企业实施ERP之后,绩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必须随着ERP的特殊要求而进行修订,考核的内容必须结合ERP相关的业务要求,考核的形式必须结合ERP系统的应用成效。当绩效考核内容明确,形式适当,将有利于提升ERP 的应用效果。

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